一、组织协调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今天,协调对于各种组织的经营效率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否对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经营行为有效协调,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通过协调,一方面使各种不同的业务活动能够相互补充从而对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作出最大贡献的方式展开,另一方面,使组织高度专业化分工的部门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部门简单的堆集。为了完成组织的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中,有的经营活动之间是一种序列相关关系,即一种活动只有在另一种活动结束或完成后才能开始,如企业的下道工序和上道工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序列相关的活动;有的经营活动之间是一种交互依赖关系,即为了完成某一个目标需要多种同时展开的不同活动的紧密配合,比如企业为一个工程项目的投标或为了赢得一个重大的合同需要公关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的紧密协作;有的经营活动之间需要共享资源,比如不同班组使用同一台设备,不同的会议使用同一个会议室等。因此,不管是序列相关、还是交互相关或者共享资源,都需要及时有效的组织协调,才能使组织的所有活动紧紧围绕其目标开展,而不同的活动由不同层次的人或部门负责实施,因此探讨组织协调途径和方式对于提高协调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组织层次的角度,来探讨员工之间、员工与组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不同组织层次经营行为的协调方式及利弊分析。 二、员工行为之间的协调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构成的,每一个员工作为组织的组成要素,它们在工作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经常发生矛盾或冲突,如何使员工行为协调一致,对于完成个人的工作任务和所在部门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协调方式: 1.通过直线管理者达到协调一致 对于在同一个部门工作的员工而言,在它们具有共同的直接上级(如部门经理、领班)情况下,如果它们的工作之间发生冲突而自己无法解决需要借助外力协调时,一个直观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协调员工行为成为该经理管理责任的一部分,这样通过该经理的管理权限可以使手下的员工经营处于协调一致的工作状态。这种协调方式的优点是直接、简单,缺点是管理者协调工作量巨大,协调的主观性强,借助于管理者的个人魅力时往往比较有效。 2.通过建立团队结构协调一致 对于处在不同部门或领域的员工,由于共同的任务或为了解决特殊问题需要反复接触但它们又不能很好配合时,就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团队结构来协调跨部门员工的工作行为。围绕任务活动分析完成任务需要那些特殊技能,掌握这些技能的人员处于什么部门或岗位,特殊技能的互补和人际关系角色的互补是团队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团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在组织决定团队目标后,团队有权自主地决定工作的分派、工间休息和质量检验方法,可以自己精心挑选团队成员,并让团队成员互相评价其工作业绩,这样通过自我管理的高级协调方式不定期代替传统的监督式的协调方式,效率有时更高,更能激发成员的协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协调之前的沟通几乎是一沟就通,形成一种非常默契的协调氛围,协调变得非常容易。它的局限性在于团队结构形成比较苛刻,人数有限,必须在一种开放的企业文化环境下进行组建。 3.通过建立内部市场机制协调一致 “市场采购——企业内生产——市场销售”这一结构模式一直是传统企业经营的基本框架。在这种框架下,企业的围墙把员工与市场隔离开来,职工与市场压力无直接接触,长期形成生产人员与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工作效率低下。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员工之间的行为协调主要通过行政管理手段,虽然从表面上可以通过管理手段使员工行为围绕组织目标协调一致,但对员工来说是被动的,无法激起主动寻求协调的活力,而有时由于任务性质或人员素质的影响,又不易形成团队结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建立内部市场机制的手段来协调。比如,海尔集团建立起内部市场链机制,基本的思想就是报酬来源于市场,每一岗位都是上道工序的市场,有对其上道工序漏转的不合格品进行索赔的权力,每一岗位又有义务向它的下道工序提供100%的合格产品,下道工序对来自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是否满意接受,与上道工序人员的收入息息相关。这样,每一岗位既是上道工序岗位产品的市场,又是下道工序的供应商,每一员工都是鉴约者,每一员工都是“老板”,通过内部市场机制,来经营自己的目标,经营自己价值,这种市场链协调模式通过实现自我价值为基础,以激发员工活力和潜力为手段,大大提高协调的效率。这种市场模式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要求企业事先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基础,许多业务流程的标准已深深地印在员工的思想里,否则会引起管理的混乱和失去控制的危险。 三、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协调 1.通过目标管理协调一致 如果员工的努力行为与实现组织的目标是背道而驰,那么,个体的这种努力对组织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努力的程度越高,组织的损失相应也就越大。因此,保持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行为的协调一致,是一个组织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从机制上或管理制度上做到这一点呢,目标管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协调手段。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把组织的目标转换为部门和个体的目标,这种目标体系将保证个体的工作行为始终在围绕组织目标的前提下展开。根据企业人员的素质的不同和技术的特点,可实施不同的目标管理方式来协调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当个体的素质比较低、使用比较成熟的技术体系进行经营时,可通过实施强制式的目标管理,管理高层制定好组织目标后,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再辅以持续地严格监督和考核,确保个体行为向着实现组织目标的方向努力。当然,强制性目标管理的有效性还取决于管理者应该是理性的,他知道应该制定什么样的组织目标和如何分解;当个体的素质、工作的积极性比较高时,这种情况下通过实施自主式的目标管理来协调个体与组织行为则效果更好。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个体通过参与的方式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个体的目标不是强制分配下来的,而主要是自己充分权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那么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体自然都主动积极地实现自己提出来的目标,以向组织证明白己的价值所在和享受成就感。目标管理的局限性在于适合短期的经营管理,对于长期目标的管理缺乏灵活性。同时,自上而下制定和分解上下级都满意的目标体系有时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