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将原来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首先当然是要培肓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和市场体系,作为整个经济运行和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已取得很大成功,绝大部分商品已经从国家计划调节改为市场调节。但实践也证明,市场要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必须有企业和体制和机制相适应。因为,企业是市场运行的主体,如果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不相适应,对市场上的信息、信号作不出及时合理的反馈,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建立起来。因此,在积极发展市场的同时,必须抓好企业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企业的改革基本上是分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合理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各种非国有制经济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目前在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巳占65%左右,在1993年新增价值中巳占80%左右。特别是属于社区公有制性质的乡镇企业,这些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许多地方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甚至主力军。这也是我国经济得以长期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市场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为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在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活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曾经采取过多种改革措施,如利润分成、以税代利、全面承包和转机制等等,即大体三到四年就改变一种新的办法。但至今除少数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以外,在多数企业中效果并不明显。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至今不仅亏损的很多,按今年上半年统计占将近一半;而且对社会资金的浪费很大,按1993年统计数计算,国有经济占用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贷款达全国的70%以上,但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约20%。其投入与产出之比如此悬殊,势将难以为继。所以,如何进一步深化并切实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能否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最终建成的关键环节。 首先,从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当前,我国总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很好或比较好的。主要表现在:社会生产继续保持较高增长,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在连续两年超过13%的基础上,仍将达到11%以上;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今年农民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是近几年最快的;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势头得到抑制,物价涨势开始趋缓;市场商品供应充裕,“瓶颈”产业制约有所缓和;汇率并轨的改革进展顺利,财政、金融运转基本正常。这说明,去年夏季开始实行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今年初推出的五大经济改革措施,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我国经济正比较稳定地向前发展。 但也不容忽视,经济生活中还存在和潜伏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物价上涨的指数较高,今年全年估计将超过15%,严重通货膨胀的威胁并没有消除;失业和待业的人数较多,不包括企业停产、半停产的职工在内,城市待业率已上升到近3%,农村至少还有1亿以上的劳动力正等待转入其它行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人均生活水平已从80年代中期1.7─1.8比1扩大到接近改革前的2.3左右比1,影响许多地区农民的积极性;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些加工工业发展过快,能源、交通、通讯和农业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国有企业效益低、浪费大、资金紧张、技术落后,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亏损,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然而,要解决上述问题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往往又是互相矛盾的。譬如,我们要有效控制通货膨胀,就必须减少资金投入,压缩建设规模,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而要减少失业、待业人数,解决城乡差别过大、基础产业落后和国有企业的困难,就不能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以及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往往很难作出人皆满意的决策。但在这当中,也有抓好了一环而可缓解乃至解决其他各个环节,并使整个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这就是切实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只要把国有企业的改革搞好了,国有企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的财富就可以大大增加。这样,不仅通货膨胀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可以在企业内部通过降低成本加以消化,国家可以有较多的财力来增加对农村和基础产业的投入,有效提高农业和基础产业的生产能力;而且有可能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社会生产增长速度,增加就业人数。并且,也将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本身资金长期紧张和正常运转都很困难的问题。 其次,从经济改革的要求来看,我们要建立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可以概括为企业、市场、宏观三个层次,而且,这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16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路子,所以市场这个层次的培育发展,一直较快较好。在今年以前,三个层次中除市场外,国有企业和宏观改革明显滞后。今年以来,我们一举推出了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和汇率并轨等重大宏观改革,宏观层次滞后的局面已经有了改变。从半年多的实践看,这几大改革中的财政、税收和外汇并轨,进展比较顺利,可以说已经基本到位。但是,金融和投资改革的进展相对较慢,特别是金融改革的一些主要目标,如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和贷款利率市场化,可以说还尚待真正起步。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严重滞后,远远适应不了金融改革的要求。现在,由于刚开始不久,还可以适当等待,如果拖的时间长了,其结果,不是继续制约金融改革长期到不了位,就很可能是因为企业不适应,反过来又迫使宏观改革搞种种照顾与变通。这不但有可能使已经推出的宏观改革功亏一篑,而且将大大推迟整个新体制建设的进程,从而势必严重影响和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明年开始,必须下决心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来抓,目前已是国内各方面的迫切要求与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