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型社会向知识型社会的转变是本世纪末人类社会经历的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当我国的政府和理论界在热热闹闹地讨论知识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时,西方国家的研究人员更重视的是在企业内如何对知识进行更好地管理,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需要。而从企业界来看,作为专职负责提出、推进和协调各种知识管理计划或方案的企业高级管理职位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已经应运而生。我们不妨将其翻译为“首席知识长官”。由此,除已有的、较流行的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又译总经理)、 COO(ChiefOperations Officer,首席经营官)和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外,在公司的高级管理队伍中又增添了新的成员。 一、公司设立CKO职位的背景和动机 CKO产生的重要背景是知识管理日益重要。 作为一个问世不久的新概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本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但是,一般认为,“知识管理”一词的提出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有关: 第一,知识正和资本、自然资源、劳动等一起成为一项新的基本经济要素,并且在当今科技瞬息变化、技术创新等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时代,由于它可以实现建立在自身基础之上的发展,即所谓“内生性发展”。它被认为是新形势下的“高级要素”。当今的许多行业,例如金融服务、咨询和计算机软件等部门,无疑已经以知识作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手段。知识也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和重要资源。成功的企业无疑是那些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知识,并通过企业组织予以配置,最终表现在企业的各种技术、产品和服务中的企业。 第二,绝大多数现有企业并不善于管理知识,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善于管理知识的具体表现有:低估产生和获取知识的价值,失去或放弃已经拥有的知识,阻碍知识的交流及共享,对已有知识的使用和二次开发的投入不足等。这些情况或许可以说,企业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它们到底知道些什么。 如果将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即那些能够以文字、数字表述,并通过公式、文字的说明或通用原理等方式便利地进行交流的知识;隐性知识即那些不能通过文字、公式表达,而要靠个人经验取得,通常只保存在个人或小团队头脑中的、不便直观交流的知识。 第三,对知识创造价值的巨大潜力的不断认识。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实施知识管理计划,将知识列为一种资源纳入管理体系。具体有两项内容:一是设置和建立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程序培育新知识,保护和使用已经取得的知识;二是将知识管理的目的和将知识纳入企业资源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并使之渗透到其他企业活动中去。 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下,各部门都保有自己的知识并需要发展知识,但是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知识管理制度以及更高层次的协调机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上述知识管理三个方面的背景因素都不是企业某个部门独立行为能控制的,而只能通过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行为来协调控制。这同时也暗示,在企业单个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存在着改进知识能力的巨大潜力。此外,企业和其合作伙伴、中介机构、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共享知识,同样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对企业竞争优势也有重要影响。对于那些有知识资本形成意识的企业来说,防止知识外溢也已成为一大问题。 因此,从企业对知识管理的现状来看,许多企业出于对上述趋势和问题的认识, 已经将智产(Intellectual Assets 或IntellectualCapital)管理和组织智力(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纳入“知识管理”范畴。此外,组织学习(Organization Learning )和信息管理等相关工作也正逐步被列入知识管理的范围。 知识管理的内容日益复杂化和重要化,导致公司高层管理者产生了设立CKO 职位的动机, 或亲自兼任CKO 工作,如道化学公司(DowChemistry Inc.)等。当然,有些企业不用CKO头衔, 而是采用诸如“知识资产经理”、“组织学习副总裁”等头衔,其工作内容与CKO 差别不大。而一些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如麦肯锡(MoKinscy Co.)、安达信(Anderson Consulting Co.)、毕马威(Pick Marwick Co.)等,都在积极为客户提供改进知识管理方面的帮助。 目前,CKO的预算、人员和地位等都难以与COO和CFO等相比, 但是近期在这方面已经展示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二、CKO的工作内容 正如设立CKO的动机和背景一样,CKO在企业中的作用是倡导并组织实施知识管理规划(Knowledge Management Program),这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有密切的联系。CKO 们的具体工作内容则主要可以归为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