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性质、类型、主流竞争结构的变化与政党制度的制度化 基于政党权力转换与政党制度变迁的研究框架,本文从政党制度性质的变化、政党制度类型的变化、主流竞争结构的变化和政党制度的制度化四个方面分析1989年后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的变迁。 (一)政党制度性质的变化 1989年剧变前,共产党是东欧国家的领导力量,各国宪法对此均有明文规定。剧变中,东欧各国取消宪法中有关共产党领导力量的条款,改行多党制。 第一,实行政治多元化。《保加利亚共和国宪法》宣称:“保加利亚的政治生活建立在政治多元化原则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政党或意识形态均不得被宣布或确定为国家的政党或意识形态。”(83)《罗马尼亚宪法》宣称:“罗马尼亚社会的多元化是立宪民主的一个条件和保障。”(84) 第二,公民有权自由建党和参与政党活动。《匈牙利共和国宪法》规定:“匈牙利共和国各党派可在尊重宪法和宪法法规的基础上自由建立并自由活动。”(85)《克罗地亚共和国宪法》规定:“建立政党是自由的。”(86)《马其顿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可自由结成公民社团或政治党派以及自由加入或退出这些社团或党派。”(87)《斯洛伐克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权建立政治党派和政治运动,有权参加政党和政治运动”(88)。 第三,建立政党和政党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保加利亚共和国宪法》规定:“不得以种族、人种或宗教信仰为基础建立政党,也不得建立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的党派。”(89)《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宪法》规定:“职业军人和警察不能是政党成员。”(90)《匈牙利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政党不能直接行使公共权力。因此,任何一个政党都不能指挥任何一个国家组织。”(91)《克罗地亚共和国宪法》规定:“不允许以其纲领或活动粗暴威胁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民主宪法制度、独立、统一或领土完整的政党活动。”(92)《马其顿共和国宪法》规定:“政党及其它公民社团的纲领和活动不能歪曲和破坏共和国宪法规定,不能鼓励和煽动军事侵略以及民族、种族或宗教仇恨或偏见。”(93) (二)政党制度类型的变化 中东欧国家实行议会制,政府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组成,向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议会选举是政党权力转换的关键。波黑是个例外。根据《代顿协议》,波黑虽采用议会制,但政府组成兼顾民族原则,由进入议会的主要政党协商,组成几乎所有主要政党参加的大联合政府。因此,尽管自《代顿协议》签署以来,波黑共举行了八次议会选举,但没有形成政党轮流执政的局面,亦无法从政党权力转换的角度探析政党制度的变迁。 基于左、右翼政党问的权力转换,可将除波黑外的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类型及其变化分为以下六类: 1.固定的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 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北马其顿的政党权力转换始终在固定的左、右翼政党间进行:阿尔巴尼亚社会党(94)和民主党、克罗地亚社会民主党和民主共同体、北马其顿社会民主联盟和内部革命组织民族统一民主党(简称内革组织)。近年来,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和克罗地亚民主共同体已连续三次执政,阿尔巴尼亚社会党更是在2017年和2021年议会选举中获得超过半数以上席位,得以单独执政,阿尔巴尼亚政党制度能否转变为一党独大,有待观察。 2.同一左翼政党与不同右翼政党轮流执政 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可归于此类。在斯洛伐克,左翼政党为方向—社会民主党,右翼政党则有公众反暴力及其发展而来的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民主联盟及其发展而来的民主基督教联盟和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普通人与独立人格党。在保加利亚,左翼政党为社会党,右翼政党则有民主力量联盟、西美昂二世全国运动、欧洲发展公民党和“我们继续变革”联盟。罗马尼亚勉强可归于此类,其左翼政党为一脉相承的救国阵线、民主救国阵线、社会主义者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右翼政党则有民主协议会、国家自由党和民主自由党。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在不同时期都曾出现过左、右翼政党联合执政的情况。 3.从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到不同右翼政党的较量 波兰的变化非常明显。以2005年为界,之前是民主左派联盟与不同右翼政党轮流执政,之后是公民纲领党和法律与公正党的较量。捷克也显现出这种变化趋势。以2017年为界,之前是左翼的社会民主党和右翼的公民论坛及其发展而来的公民民主党轮流执政,之后是“不满公民行动”党和公民民主党的较量,社会民主党在2021年10月议会选举后没能进入议会,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与政权无缘。 4.从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到右翼政党一党独大 2010年前,匈牙利社会党与民主论坛和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党(95)轮流执政。2010年青民盟上台打破了这种局面。至今,青民盟已连续四次在议会选举中获得议会2/3多数,执政12年。 5.从左翼政党一党独大到右翼政党一党独大 塞尔维亚社会党自1990年起连续执政10年,直到2000年民主反对派上台。此后相继由曾为民主反对派成员的塞尔维亚民主党和民主党执政。2012年以来,前进党已连续执掌四届政府,且2016-2022年,前进党领导的政党联盟单独执政。在2022年4月的议会选举中,前进党再次获胜,但未能得到半数以上选票,将无法单独组阁。 6.从一党独大到不定型发展 斯洛文尼亚和黑山的政党制度曾以一党独大为特征,只不过斯洛文尼亚是右翼政党——自由民主党、黑山是左翼政党——社会主义者民主党一党独大。斯洛文尼亚在德莫斯六党联盟掌权两年后由自由民主党执政12年,2004年后,斯洛文尼亚似乎出现了右翼民主党和左翼社会民主党轮流执政的局面。但这种局面没有固定下来。2013年,民主党被“积极的斯洛文尼亚党”取代。2014年,米罗·采拉尔党上台。2018年,“马里安·沙雷茨清单”执政。2020年,民主党重掌政权。在2022年4月的议会选举中,自由运动党获胜。黑山则一直由黑山共盟及其演变而来的社会主义者民主党执政长达30年之久,直到2020年三个反对党联盟——“为了黑山的未来”“和平是我们的国家”和“白纸黑字”上台。2022年2月,议会通过不信任投票,政府下台。4月,联合改革运动(96)与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人民党和多个少数民族政党组建政府。 (三)主流竞争结构的变化 从主要执政党的角度看,除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北马其顿外,其他中东欧国家的主流竞争结构都因新的执政党出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国家相对封闭的主流竞争结构被打破,竞争变得更加开放。在斯洛文尼亚,自2013年起,“积极的斯洛文尼亚党”、米罗·采拉尔党和“马里安·沙雷茨清单”相继上台,2022年4月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自由运动党入主政府,尚未固化的左、右翼政党竞争被更为开放和更不定型的竞争模式所取代。同样,2017年捷克“不满公民行动”党、2020年斯洛伐克普通人与独立人格党和黑山三个反对党联盟、2021年保加利亚“我们继续变革”联盟的出现也改变了各自国家较为稳定的竞争模式,令其更不清晰和不可预见(见表1)。 如果将关注点扩展到全部执政党,则近十余年来不少中东欧国家都有新党进入政府的情况,主流竞争结构由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变迁的趋势更为明显。如2010年捷克巅峰09党、公共事务党和斯洛伐克自由与团结党、桥党、2016年克罗地亚桥党和斯洛伐克网络党、2017年罗马尼亚自由和民主联盟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族联盟、2020年斯洛伐克我们是家庭党和为了人民党、北马其顿“贝萨”运动、2021年捷克海盗党/市长联盟、保加利亚“有这样一个民族”和“民主保加利亚”等都是初次进入政府的新党。
*为清晰展现不同政党间的权力转换和政党制度类型的变化,除个别的例外,政党联盟执政的情况下取其中的主要政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独立前的数据取自共和国层面。2019年2月,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2022年4月,塞尔维亚前进党在本国议会选举中获胜,正在组阁中。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四)政党制度的制度化 从权力转换主体看,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和北马其顿的主流竞争结构稳定,匈牙利也基本保持稳定态势,其他国家则有程度不同的变化。近年来,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黑山和保加利亚等国的主流竞争结构出现由相对封闭向更加开放的趋势变迁。从权力转换方式看,中东欧国家呈现两大特征: 首先,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党权力转换经常通过提前议会选举进行。除匈牙利外,其他国家或多或少都有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的经历。塞尔维亚、黑山和保加利亚的表现最为极端,以致塞尔维亚在1990-2022年的32年间举行了13次议会选举、黑山1990-2020年间举行了11次议会选举,保加利亚在2021年一年就因两度组阁失败举行了三次议会选举。一般来看,转型初期提前议会选举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后渐趋正常,近年来一些国家又出现了提前选举的现象。北马其顿在2006-2016年间,连续四次提前选举。斯洛文尼亚于2011、2014和2018年,连续三次提前选举(97)。2007年波兰、2012年斯洛伐克、2013年捷克、2016年克罗地亚的议会选举也都是提前进行的(见表1)。 其次,个别国家的政党权力转换曾存在恶性运行的倾向。阿尔巴尼亚的政党权力转换往往伴随着混乱和冲突。1991年劳动党赢得议会选举胜利后,不满劳动党执政和要求斯库台独立的民众焚烧劳动党大楼,破坏公共设施。1992年由社会党向民主党的权力转换相当无序,准备投票给社会党的选民遭到辱骂和威胁,有的地区票箱、选票和印章被抢走。1996年,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社会党,对选民施压,舞弊现象丛生;社会党则退出选举,发起抗议活动并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虽然在欧洲委员会的调解下事态暂时得以平息,但两党矛盾并未缓解,并借1996年底非法集资案之机爆发,演变为全国性动乱。1997年,在国际社会的干预和斡旋下,阿尔巴尼亚通过议会选举实现由民主党到社会党的权力转换,民主党抵制议会并不时挑起事端,制造谋杀和街头暴力活动。2001年社会党再次获得议会选举胜利后,民主党指责社会党操纵选举,不承认选举结果并抵制议会。2005年议会选举存在严重违规,并伴有暴力事件,社会党宣称选举过程中发生舞弊和不公正行为,不承认选举结果。2009年议会选举前,有一名社会党议员、一名民主党的支持者和一名基督教民主党地方领导人遭袭身亡。民主党和社会党相互指责对方在选举中弄虚作假,社会党不承认选举结果并抵制议会活动。2013年议会选举当日发生枪击事件,民主党和社会党都宣称获胜,直到选举结束3天后民主党才承认失利,但要求对两个选区重新计票,以致正式选举结果推迟了6周公布。 北马其顿的政党权力转换也不时受到违规操作乃至暴力冲突的困扰。2006年竞选期间,内革组织与社会民主联盟以及两个阿尔巴尼亚族政党——一体化民主联盟与阿尔巴尼亚族民主党发生激烈冲突。2008年,一体化民主联盟与阿尔巴尼亚族民主党在议会选举前再起冲突,一些投票站票箱失窃、被毁。2014年,社会民主联盟指责议会选举中存在欺诈行为,不承认选举的合法性,抵制参与议会活动。 综合考察权力转换的主体和方式,可以看出,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制度化水平稍高,其他国家的制度化程度较弱,总体上看,中东欧国家没有出现明显的由弱制度化到较强制度化的发展趋向。 结语 1989年以来,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的变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他们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突显出长时段和全景式考察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变迁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的意义。本文借鉴有关政党制度及其变迁的既有理论,结合中东欧国家的实际,提取政党权力转换这一核心概念,据此从两个阶段——从共产党领导向多党竞争的转变和多党竞争体制的发展,以及四个方面——政党制度性质、政党制度类型、主流竞争结构和政党制度的制度化构建研究框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中东欧国家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了政党制度性质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由东欧剧变,各国放弃共产党领导,改行多党制。 第二,相较于政党制度性质的相同变化,中东欧国家在多党制框架内的变化更为多样。在政党制度类型及其变化方面可分为六类:相同的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同一左翼政党与不同右翼政党轮流执政;从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到不同右翼政党的较量;从左、右翼政党轮流执政到右翼政党一党独大;从左翼政党一党独大到右翼政党一党独大;从一党独大到不定型发展。在主流竞争结构变化方面,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北马其顿和匈牙利较为稳定,其他国家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近年来,一些国家的竞争结构由相对封闭转向更加开放。在政党制度的制度化方面,中东欧国家没有出现明显的由弱到强的变化,多数国家的制度化水平不高。总体来看,多数中东欧国家的多党制虽已建立,但尚未形成稳定的模式,发展前景不够确定。 必须承认,尽管从政党权力转换出发考察政党制度变迁直击政党制度的核心,有助于清晰反映政党制度的变迁过程,但政党制度的变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从单一因素切入易于使分析流于表面。关于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的变迁,至少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第一,为什么几乎同时改行多党制的中东欧国家却经历了不同的多党制发展?其背后的原因何在?各国终将形成什么样的多党制? 第二,与西方成熟的多党制相比,中东欧的多党制是否存在差距或差异?西方国家多党制的发展将对中东欧国家产生何种影响? 第三,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变迁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如何?多党制持续不稳定是否不利于西方民主制度的巩固? 凡此种种,皆需对政党的社会基础、政党制度运作的国内外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乃至政党自身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人作用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本文的研究只是基于政党权力转换对1989年后中东欧国家政党制度变迁的初步阐释,接下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注释: ①指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联邦。东欧剧变后,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南斯拉夫联邦先后解体为6个国家。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为由东欧8国演变而来的中东欧13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北马其顿。 ②指匈牙利、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联邦。 ③指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实际上是共产党为主体的两党制。 ④黄宗良、林勋建主编:《政治学原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第158页。 ⑤陆南泉、姜长斌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326页。 ⑥高继文:《东欧国家向多党议会制转型中的政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