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决定了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因此,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选题不是凭空想象的,要立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教育实践的现实困惑和自身教育的初心使命.从理论与实践角度遴选数学教育研究选题的来源,旨在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选题方向,推动数学教育研究向更高水平、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发展[1]. 一、紧随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指南 关注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指南.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每年都会发布课题申报指南.例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一般是每年年初,省部级课题申报指南一般在3月、4月.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每年公布时间会根据课题申报进度有所调整.课题指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现阶段教育界关注的经典、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者要有意识地关注各级各类课题申报指南(尤其是重大、重点课题),掌握数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问题,进行选题研究. 关注各级各类获批立项课题.获批立项的课题是经过教育研究者深思熟虑、基本程序完备的成果,关注这些课题能了解知名机构和专家现阶段的研究领域,进而管窥研究趋势.例如,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与数学教育实践贴合的立项课题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等.这些课题偏向于教育实践,更适合一线研究者提炼个体经验,发挥己之所长. 关注各级各类课题结项公示.结项公示中的课题都经过专家选定和鉴定程序,成果凝聚了诸多研究者的心血,质量较高.特别是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重点课题,一般都要求在SSCI或CSSCI期刊上公开发表系列论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关注各级各类课题结项公示,着重选择与中小学数学教育实践相关的研究领域.在有效阅读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全盘性思考和选择性吸纳其研究方法、工具或专业表达,从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此外,一线教师也可以重点关注研究者对该领域的文献综述,选择研究空白处或不足之处,结合自身经验开展问题研究. 二、紧跟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大会 追踪国际数学教育研究会议.国际性数学教育研究会议聚集了全球数学教育界众多专家,是全球数学教育专家交流、展示最新研究和成果的重要平台.作为国际数学教育界最高水平的盛会,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涉及数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层次.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将在我国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参会者将以个人和团队报告、常规报告、专题调查组、专题研究组、海报展示、国家展示等形式从不同文化、不同视角共同探讨数学教育问题,分享研究与实践经验,促进多元交流与国际合作.中小学教师关注国际性数学教育研究大会可以了解全球数学教育的最新进展与成果,掌握全球数学教育问题的各种信息,在学习和思考中挖掘适合研究的数学教育问题. 跟踪国内数学教育大会.主要包括我国数学教育领域最高级别研究会——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和各机构自发组织的论坛、会议等.各种类型的会议均设有主要议题或会议主题,这些会议议题的“最大公约数”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当前阶段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例如,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核心素养”已成指导我国教育改革的风向标[2].2018年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的第一项议题即“核心素养与数学教育研究”,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首届京师数学新课程教学与评价会议”、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第九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论坛”议题均涉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跟踪国内大会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当前国内数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研究趋势,近距离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选择既符合现实需求又能展现个体经验的研究问题. 三、紧追数学教育专家的相关研究 专家作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关注点和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领域的先进水平.紧追数学教育专家的相关研究有助于一线教师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研究方法,拓宽知识、拓展思路.国内数学教育专家多为师范院校知名教授,如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西南大学宋乃庆、华东师范大学鲍建生与汪晓勤、华中师范大学胡典顺等.这些专家的研究领域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概括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教师角色与学生心理研究,二是课程改革与教材比较研究,三是数学教学与组织形式研究. 教师角色与学生心理研究以教师或学生为研究主体.如王光明团队深入研究“数学元认知”“数学学习策略”“高效数学学习心理特征”等课题,从现状入手,设计问卷、建立常模,为判断中学生高效学习水平提供标准,为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提供依据.近年王光明团队研究“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尤其是提出了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为教师自我发展、专业培训提供了发展依据. 课程改革与教材比较研究包括课程目标演变和国内外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比较.如吴立宝、王光明从数学特征视角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层次分析[3],继而对直观想象素养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拓展了其内涵并建构结构模型[4].曹一鸣带领其团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多个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进行全方位比较研究,为我国教材编写和修订提供借鉴. 数学教学与组织形式研究从数学知识本质出发,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教材、如何有效设计教学等.如章建跃从核心素养落实、数学知识本质视角研究数学概念、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的教材使用和教学设计.汪晓勤专注于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拓展、从教材到教学设计,密切关注数学史与数学思想在课堂中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