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21)03-0113-07 民主选举制度、政党和政体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和福利国家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研究从对上述议题本身的关注,逐步延伸至由此衍生的政策输出,特别是福利政策的输出。其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包括民主选举、政党和政体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究竟是如何影响福利分配的?以民主选举为例。传统观点认为,民主选举制度有助于福利分配更公正,但在日益多变的国际格局下,资本主义选举制度日益精细化和多样化,已非传统单向度理论可以解释。相应地,民主选举制度之外的其他政治构件,如政党和政体等与福利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都面临类似问题。如何把这些影响福利分配的多样化要素与时代变局相结合,把传统理论与新兴的理论生长点相结合,来系统研究民主政治与福利分配之间的关系,已日益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沿课题。 “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刻画了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制度的趋异性。同在资本主义体系内,差异化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所制定的相应福利分配政策也会有很大差别。否则我们无法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分配与社会公正要比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更高?对此,西方传统比较政治学理论“体系—过程—政策”理论框架,从政治功能的角度,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运转进行分析,恰可以为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与福利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图1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体系诸要素与福利分配之间的逻辑关系。民主选举制度、政党和政治权力集散性(政体)作为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核心构成,对体系输出产物的福利分配政策究竟产生何种影响?同时,加诸体系核心之上的重要输入变量——政治参与(选民偏好)又会多大程度地影响福利分配政策的输出?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
图1 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体系与福利分配之间的逻辑关系 资料来源:笔者基于阿尔蒙德等:《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页基础上自制。 一 民主选举制度和选民偏好对福利分配的影响 (一)民主选举制度对福利分配的影响 要搞清民主选举制度对福利分配究竟产生何种影响,就必须对民主选举制度的内部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较早相关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路径来解释不同的民主选举制度影响福利分配。研究发现,不同的民主选举制度的确对福利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不同类型的民主选举制度会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分配的力度不同。如果把资本主义国家民主选举制分为简单多数选举制度和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两种基本类型,我们会发现,在简单多数选举制度中,中右党派更容易赢得选举,但当选者在执政后制定的福利政策分配力度较小。在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中,中左党派更容易赢得选举,而且当选者在执政后制定的福利政策分配力度较大。研究表明,比例代表制中,左派政府执政数目明显多于右派;而简单多数选举制中,右派政府上台的数量又大大高于左派。[1]换言之,不同类型的选举制度,对左派或右翼政党上台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福利分配的力度差异产生直接影响。 其次,民主选举制度通过影响党派数量来间接影响福利分配的差异性。有研究对选举制度和党派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国别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主要的OECD国家来说,简单多数选举制中的党派数量总体上少于比例代表制。[2]由此,在简单多数选举制度中,由于参选的党派数量更少,党派之间关于福利分配的观点差异自然也就更显著,则胜选政党上台执政后的福利分配政策差异性也就更大。而对于比例代表制选举中的党派而言,其上台执政后福利分配政策的差异性也就更小。 (二)民主选举制度通过选民偏好影响福利分配 政治参与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系统输入变量的重要组成要素,而包括福利分配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是其输出变量的重要构成,选民通过选举投票是政治参与的直接表现。根据体系—过程—政策理论,选民偏好作为输入变量影响选举制度,然后产生包括福利分配在内的不同的政策输出。换言之,作为政治参与直接体现的政治选举过程中的选民偏好,会对选举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了福利分配的走向。那么,民主选举制度如何通过选民偏好影响福利分配? 首先,民主选举制度通过中间选民来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分配。研究表明,中间阶层往往决定选举走向。中间阶层既有和穷人联盟的动机,也有和富人联盟的动机。在简单多数的两党选举中,他们往往和富人联盟;在比例代表制的多党选举中,他们往往和穷人联盟。[3]换言之,选举制度对中间选民的投票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两党多数决选举制度中中右党派更容易获胜、而比例代表制选举制度中中左党派更容易获胜,由此,选举制度通过中间选民的走向,影响了上台执政的政党类型,从而间接影响了福利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