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D095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政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比较政治学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和政治进程,在欧美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从执政者数量和政府目的的角度对古希腊多个城邦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国家,伴随着对这些国家的国家建构和不同发展道路的研究,欧美的比较政治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镇。不同于欧美比较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俄罗斯的比较政治学产生得比较晚。苏联解体后,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比较政治学才出现。作为一门学科,当代俄罗斯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问题、流派、立场、学术影响和学科前景。 一、当代俄罗斯比较政治学研究的特点 与欧美的比较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不同,一方面,俄罗斯的比较政治学在沙俄时期曾有其滥觞。1902年,沙俄时期的政治学学者奥斯特罗果尔斯基在《民主政治与政党组织》一书中把英、美两国的政党作为研究对象,对政党的组织结构和民主与政党的原则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虽然在苏联末期已经有一些政治比较方面的文章出现,但真正意义上的作为学科的比较政治学在苏联解体后才出现。尽管俄罗斯比较政治学产生时间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但体现出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首先,当代俄罗斯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议题集中关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家建构的各种现实问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何处去?走什么样的社会道路?除了俄罗斯理论界的各种思潮,例如斯拉夫主义、大西洋主义、欧亚主义对俄罗斯发展道路进行理论探讨,更有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建构当代俄罗斯民族国家这种极其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这需要了解其他民族国家的国家建构经验,为此俄罗斯学者对涉及国家建构的一系列政治问题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 (1)欧美国家与俄罗斯的议会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比较。就欧美国家的议会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这一方向和领域进行比较研究的俄罗斯学者主要有圣彼得堡欧洲大学的格洛索夫(Г.Голосов)、格里曼(В.Гельман)、舍甫琴科(Ю.Щевченко),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信息所的伊格里茨基(Ю.Игрицкий),俄罗斯政治技术中心的马卡连科(Б.Макаренко),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教研室的米列什金娜(Е.Мелешкина),圣彼得堡大学政治学系的斯莫尔古诺夫(Л.Сморгунов),远东道路交通大学的斯帕斯基(Е.Спаский)等。① (2)俄罗斯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在国家治理中的关系问题。根据1993年宪法的规定,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在联邦制国家的国家治理中,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并不是单一制国家治理中那种中央和地方的上下级关系。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是平等的关系,联邦主体以下的治理采取地方自治方式。在苏联解体以前,苏联虽然名义上也是联邦制国家,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但本质上是单一制国家。俄罗斯独立后,如何解决联邦中央和83个联邦主体(不包括国际社会不承认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特别是联邦主体中的21个共和国的分权问题一直是俄罗斯比较政治学和相关学者关注的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学者主要有圣彼得堡欧洲大学的格里曼、圣彼得堡大学国际关系系的巴雷金(И.Барыгин)、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地区政治研究中心的布塞吉娜(И.Бусыгина)、瑟克特夫卡尔大学的科瓦列夫(В.Ковалев)、俄罗斯人文大学政治学和法学系雷热科夫(С.Рыженков)、俄罗斯政治技术中心的图洛夫斯基(Р.Туровский)等。② 圣彼得堡大学政治学系的阿奇卡索夫(В.Ачкасов)、莫斯科政治研究学校的扎哈罗夫(А.Захаров)、莫斯科高等经济学校社会学系的米洛纽克(М.Миронюк)、喀山大学政治学系的法鲁克新(М.Фарукшин)、俄罗斯科学院文明和地区研究中心的菲利波夫(В.Филиппов)③也关注俄罗斯国家治理中的联邦制或其他国家的联邦制问题。 (3)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义问题。1991年俄罗斯独立后,俄罗斯族成为占俄罗斯人口多数的主体民族。如何解决国家构建过程中的民族认同问题?民族认同和民族主义问题成为俄罗斯比较政治学学者关注的另一热点。关注这个问题的学者主要是圣彼得堡大学政治学系的阿奇卡索夫(В.Ачкасов),俄联邦总统国民经济和公共服务学院理论和应用政治学中心的马拉霍夫(В.Малахов),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玛丽诺娃(О.Малинова),原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现圣彼得堡欧洲大学的米列尔(А.Миллер),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和人类学所院士季什科夫(В.Тишков)④等。 (4)政治制度和政体问题。议会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也是政治制度,除了议会制度、政党和政党制度,在国家建构中如何选择政治制度和政体?对这个问题以下不同的学者以不同国家为对象进行了比较探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的沃思科列谢斯基(А.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教研室的伊里因(М.Ильин)、喀山大学政治学教研室的扎兹纳耶夫(О.Зазнаев)、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科学信息研究所的拉宾娜(Н.Лапина)、俄罗斯高等经济学校应用政治学系的梅杜舍夫斯基(А.Медушевский)、已故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的萨尔明(А.Салмин)、圣彼得堡大学政治学系的斯莫尔古诺夫(Л.Сморгунов)、莫斯科大学政治学系比较政治学教研室的齐甘科夫(А.Цыганков)。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