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521;D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23(2015)01-0096-07 代表制(representation)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在现代民主中几乎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有趣的是,理论界对代表制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近代以来,在关于民主的讨论中,代表制总是被认为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人们对政治的参与,代表与被代表之间的距离也经常被认为妨碍了人民“自己统治自己”这一至高目标的实现①。但在最近十几年中,不断有学者质疑这种对民主与代表制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如戴维·普洛特克(David Plotke)和娜迪亚·乌碧娜蒂(Nadia Urbinati)等。对这些学者来说,代表制并非民主政治中“不得已为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它对民主政治来说具有内在的、不可替代的价值②。正是在这一论辩的背景下,法国当代政治哲学家克劳德·勒弗(Claude Lefort)的代表理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许多人因此将他与哈贝马斯并列为当代两大民主理论家③。然而勒弗并非从民主选举中的代表体制本身出发去理解代表制,他对“代表”这一概念的理解超出选举和议事体制之外,认为所有政治权力都具有“代表”这一内涵,民主政治中的代表体制只是政治权力之代表内涵在现代社会的体现之一。本文试图从勒弗关于政治权力与代表之间的关系着手,展示勒弗对代表制在现代民主中的角色的理解,从而为我们重新思考政治代表制提供帮助。 一、权力与代表 勒弗关于权力与代表之关系的系统理论阐释最早出现在他的《马基雅维利著述之道》(Le Travail de l’oe uvre Machiavel)一书中。勒弗以一种近乎人类学的视角观察马雅维利关于权力的分析,试图展示权力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而代表则是理解权力的关键。 勒弗首先用“解读”(interpretation)一词来解释“代表”的含义。在《马基雅维利著述之道》一书的开头,他用大量笔墨分析了文本解读中的“解读”到底是什么意思。勒弗认为,解读是一种对文本的把握,但这种把握既不是根据自己需要的任意发挥,也不是对所谓文本原始含义的忠实还原,它是一种解读者与被解读文本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事实上,几乎所有解读者都会宣称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是“正确的”,即自己所读即是原作者所写,这一对文本含义确定性的声称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或必要的。但勒弗一再强调的是,阅读者与文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距离(gap),阅读者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来解释文本,但同时也应对这一距离有着清醒的认识。文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确定的“本质性”的内涵,文本内涵必须也只能通过不断的解读才能显现出来。解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解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实际上是对文本含义的“代表”。解读者在解读的过程中赋予了被解读对象以“意义”,而这一意义一旦被赋予便立即与文本本身存在一个距离[7]20。这一若即若离的关系直接指向了勒弗对权力之代表维度的理解。 在勒弗那里,权力与社会的关系也是一种类似于“解读”的关系。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勒弗看到的即是这一关系:权力的性质在于其对社会的“解读”,正如解读者和解读对象之间的关系一样,权力所有者与社会之间也存在一种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在勒弗看来,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君主权力的分析开创性地揭示了政治权力内涵中的“代表”要素。在这里,君主担当着一个社会的“解读者”角色,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最恰当的途径不是工具性地增强自身的力量(force),而是为社会赋予一个合适的意义,对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为社会提供一个指导性方针。君主建立和维护自身权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臣民接受他给出的“解读”的过程,亦即臣民接受君主为其“代表”的过程。《君主论》全书的主旨即在于展示不同类型的君主如何有效地建立这一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7]189,为此,君主需要在必要时成为狮子或狐狸,其目的在于使人们接受其对社会的解读[8]84。 然而,矛盾在于,每当一个君主(或任何形式的政治权力)给予社会一个貌似“确定”的意义时,这一意义本身马上变得“可疑”,变得与社会相脱节。《君主论》中的君主面临的一大问题即是如何维持统治,如何维护政治体的统一,其原因在于每当君主为社会提供一个统一的意义、从而谋求确立政治权力时,这一被赋予的意义立刻变得不稳定,变得与现实脱节。勒弗称这一距离为“真实”(the real)和“象征”(the symbolic)之间的距离[9]118。在勒弗看来,社会并不存在一个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意义(或本质),任何对社会本质或意义的声称只能是一种“代表”,它与社会本身之间有一个无法弥合的裂痕[7]181-182。所谓“社会的意义”只能在不断地对这一意义的“代表”中显现,它体现了社会本身的历史性和不确定性。 这一分裂在《君主论》中主要的表现为君主追求统一的需要与社会的分裂倾向之间的矛盾。事实上,任何形式的政治权力都本能地追求政治体的统一,以及用一个统一的意义来为社会提供指导和规划。但是,政治权力作为“代表者”与社会本身存在距离,二者之间的代表与被代表关系不可能是完全的和绝对的,政治权力事实上无法对社会进行确定性的把握。一方面,社会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任何时刻都会有新的社会关系产生,因而社会的“意义”不可能一成不变;另一方面,社会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多样的“解释”,都可能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不同的政治权力之间的角逐主要即是在“社会应该获得什么样的意义”这一点上的竞争。《君主论》中的君主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政策,以避免权力崩溃,原因正在于此。因此,在勒弗那里,统一和分裂之争即是意义之争,即政治权力追求确定的社会意义与这一确定性并不存在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