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党研究的第一个难题在于如何界定政党,如怀特所言:界定政党初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不过经常被引用的政党定义千差万别,而且争议一如既往①。施莱辛格(Joshph A.Schlesinger)曾指出,将政党理论化需要对于政党含义的一个清晰界定,但对任何定义都无法形成共识的原因在于:部分源于方法论的冲突,比如功能方法和理性选择方法之间的差异;二是许多人想要下一个可以把全球被称为政党的各种政治组织都囊括其间的定义②。不过,新政党的出现从来就不是偶然现象③,海盗党④、德国选择党[Alternative for Germany,AfD,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又称反欧元政党(Anti-euro Party)]⑤、维基解密党⑥就十分不同于传统政党,这增加了界定政党的难度。比较政党研究的第二个难题,即法国凡尔赛大学政治学和政治理论教授劳伦特·布维(Laurent Bouvet)⑦提到的,政党所在国的制度差异,这种政体差异使得政党跨国比较异常艰难。 本文以德国社会民主党(又称社民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又称国大党)、统一俄罗斯党(又称统俄党)和日本自由民主党(又称自民党)为例,描述四类政党的治理水平,并通过政党支配类型的构成来解释制度化水平的差异。对这四个政党进行比较,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比较政党研究的上述难题:第一,论文关注“作为组织”的政党,如帕尼比昂科(Panebianco)曾经指出的:无论何种政党,无论政党回应何种诉求,它们首先是组织,因而组织分析的视角必须置于其他的分析视角之前。从这一视角看,四个政党都是大党;而且除统俄党外,其他三个政党历史悠久,印度国大党和德国社民党都有百年历史;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它们具备了现代政党的最显著特点:(1)组织的延续性,即组织的预期寿命并不取决于当今领导人的寿命;(2)存在明显而可能具有长期性的地方组织,在地方组织和全国组织之间存在定期沟通和其他联系;(3)在国家和地方各级,领导者能自觉地决定单独或与他人联合获得和保持决策权,而不仅仅是对权力行使施加影响;(4)关注组织在寻求选举的支持者或以某种方式争取大众支持方面的作用⑧。第二,这四个政党都是在民主体制下运作的政党,即它们都是选举型政党。这符合对政党最基本的界定之一,即把政党理解为是通过选举来赢得公职的组织。如安东尼·唐斯指出:一个政党就是这样一些人组成的一个团队,他们谋求通过在按期举行的选举中取得官职来控制国家机器,所谓团队,我们指其成员在所有而不是仅仅一部分目标上一致的联盟⑨。 论文首先介绍四个政党的基本概况,然后比较它们制度化水平的差异,最后通过权威支配类型的构成来解释制度化差异的原因。 一、四个政党的基本概述 从政党类型看,德国社会民主党、印度国民大会党、统一俄罗斯党、日本自民党代表了四种不同的政党类型;它们都是(或曾是)执政党;即使在在野期间,也有大批铁杆支持者,并能获得较高的得票率和席位数,拥有执政潜力和勒索潜力。这些政党是如何演变的,其组织特征如何,本部分将予以简单的介绍。 1.社会民主主义:德国社会民主党 “社会民主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当时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主义同盟成员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或社会民主党人⑩。威廉·E·佩特森与阿拉斯泰尔·H·托马斯曾用社会民主指称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以及其他国家的社会党。他们认为,所谓社会民主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信仰,即旨在使缺少特权者得到好处的社会与经济改革,而且这种改革应在民主、自由和议会过程的体制中去寻找(11)。虽然这一名词充满了争议,但“社会党国际”的成员一定是社会民主党,毫无疑问,德国社会民主党在此之列。 德国社会民主党(SPD,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是西欧最古老、最有名的社会民主党,是联邦德国最主要的两大政党之一。作为欧洲第一个大众型政党,其组织权力的优点和缺点均暴露无遗。恩格斯曾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称誉有加,大多数欧洲社会主义者将其作为典范;它的政治纲领(从哥达到埃尔富特)被许多社会党精确复制;它的宪章直接成为其他宪章的典范;而且该党的选举成功,也被视为几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即将出现的明证。但自米歇尔斯之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又成为了大型组织官僚化和寡头衰败的象征。到1909年,社会民主党已经开始走向选举型政党,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党内的官僚化和集权程度不断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党的发展一帆风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该党一分为三,1918年12月分裂出来的共产党,成为社会民主党的主要对手。在纳粹时期,该党又被迫解散。从联邦德国成立到1966年,社会民主党一直处于反对党位置:到了1952年,社会民主党正朝着演变成以选举为目标的政党前进(12),随着1953年大选的失败、1956年共产党的被取缔以及1956年巴特戈德斯贝格党代会的党纲修改,参与政府成为了社会民主党压倒一切的目标。从1966年到1969年,它与主要竞争者基民盟组成了“大联合政府”。从1969年到1982年,社会民主党维持着同自由民主党组成的、以社会民主党为主的联合政府。之后是从1982年到1998年漫长的反对党时期;从1998年到2005年期间,社会民主党再次执政十六年之久。从2005年至今,社会民主党处于在野党地位。二战以来的社会民主党,是选举型政党的典型经历:1949—1966年,反对党;1966—1982年,执政党;1982—1998年,反对党;1998—2005年:执政党;2005年至今,反对党——有规律的“在野”和“执政”。历经魏玛共和国、纳粹时期,以及长时期的执政和在野,社会民主党尽管有所削弱,但依然维持了过去的许多特征,而且二战以来鲜有分裂,它已经制度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