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正义论》出版以来,分配平等主义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配正义理论之一,伊丽莎白·安德森(Elizabeth S.Anderson)称之为“运气均等主义”(luck egalitarianism)。② 这种理论有不同的变体,但是对这些不同的变体来说,其核心理念都是一样的,即人们拥有的利益的不平等如果源于人们自愿做出的选择,那么这种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些不平等源于未经人们选择的环境因素,那么这些不平等就是不公正的。未经选择的环境因素既包括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等社会因素,也包括一个人拥有的自然能力和智力等自然因素。 在大多数自由社会中,有一种流行的政治道德,该政治道德既主张源于环境因素的不平等的不可接受性,又主张源于自身选择因素的不平等的可接受性。运气均等主义与上述政治道德既有一致之处,又有歧见之处。首先,考虑源于人们的环境因素的不平等的不可接受性。流行的政治道德认为,建立在诸如种族、宗教、性别以及民族等大量未经选择的因素基础上的故意的歧视是不公正的,同时源于这些歧视的分配不平等也是不公正的。它也主张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拥有平等才能的人们应该拥有平等的机会获得与他们的才能相适应的社会地位,如果因为一个社会未向人们提供这种类型的平等机会致使人们拥有不平等的社会地位,那么这是不公正的。与此同时,流行的政治道德也赞同运气均等主义对源自未经选择的环境因素所带来的一定类型的不平等的拒斥。然而,在拒斥源于不同环境因素的所有利益不平等上,运气均等主义比流行的政治道德走得更远。流行的政治道德与一定类型的平等对待和机会平等相反,容忍源于不同的才能和能力因素所带来的重大的分配不平等。相比较而言,运气均等主义并不认为一个人的自然才能、创造性、智力、革新技术和企业家的能力能够成为不平等的正当性来源。 接下来考虑源于人们的选择因素所带来的不平等的可接受性。如果一些人因为选择工作更长的时间从而比别人赚了更多的钱,那么流行的政治道德当然赞同运气均等主义的如下观点:这些人赚取更多的钱没什么值得反对的。然而,流行的政治道德并不像运气均等主义那样主张,从原则上来说,源于人们的选择因素所带来的任何额外收入都应该免于再分配的税收。在考虑一个人的税收负担时,流行的政治道德并不认同运气均等主义的上述观点,更不用说主张一个人源于选择的收入可以免税。 结果是虽然运气均等主义和流行的政治道德有大量的一致之处,但运气均等主义在某一方面比流行的政治道德主张更多的再分配的税收,在另一方面又比流行的政治道德主张更少的再分配的税收。至少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运气均等主义既比流行的政治道德主张更多的平等,又比流行的政治道德主张更少的平等。③ 尽管运气均等主义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在运气均等主义的不同变体中,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运气均等主义与罗尔斯的《正义论》一出版就获得了热烈的、批判性的关注不同,它只是非常缓慢地获得批判性的关注。然而,事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本文中我希望与安德森及其他学者一样,对运气均等主义进行适当的批判性研究。④ 在很多方面我得益于安德森的论述,我将对安德森的很多观点进行更加具体的探讨。但是,我的基本关注点与她的不同,同时我希望我的主要观点能足够独立地引起人们的兴趣。 运气均等主义通常被视为一些罗尔斯式的观点的延伸和概括,罗尔斯自己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些观点的主要含义。于是,运气均等主义用来指称其倡导者的观点比用来指称罗尔斯自己的正义观中的某些观点更为合适。这部分因为它的通常假定存在的罗尔斯式的血统,也许与人们希望能在根本层面上提供一种对运气均等主义立场的独立捍卫相比,运气均等主义的支持者提供了更少的捍卫。然而,在本文中,我认为运气均等主义仅能从罗尔斯那里获得很少的支持。除此之外,我将提供一些理由来说明它是否是一种可行的立场,或者它是否对平等主义做出了一种有竞争力的解释。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部分:在第一部分,我将概括一种在近期政治哲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说法——该说法主张运气均等主义源于罗尔斯的思想,但是坚持认为罗尔斯自己并没有以一种一致的或彻底的方式来发展那种理论。虽然我将明确地表达我不赞同将罗尔斯视为运气均等主义的始作俑者这一立场,我将直到本文的第三部分才对我的上述观点做出解释。在介于两者之间的部分(第二部分)中,我将给出一些理由来质疑运气均等主义立场的可行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将主张任何形式的分配平等主义理论如果想要有说服力的话,它必须植根于将平等视为一种道德价值或规范性理念这一更加普遍的观念中。以上述讨论作为背景,我将在第三部分探讨罗尔斯的观点。我将试图展示,如果我们正确理解罗尔斯的著作,那么它将没有为运气均等主义的立场提供支持。他的立场最好被理解为有助于证明一种可行的分配平等主义理论怎样能植根于将平等视为一种社会和政治理想这一观念中。最后,在第四部分,我将考虑一些试图将运气均等主义原则植根于一种更加广阔的平等观念中这一尝试。 一 正如我已经说过的,人们通常认为运气均等主义源于罗尔斯的著作,但是,罗尔斯自己并没有以一致的方式或彻底的方式来发展那种理论。根据这种解释,罗纳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随后在基本的罗尔斯式的洞察力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为运气均等主义的立场提供了解释,这种解释更加忠实于罗尔斯的原初洞察力而不是罗尔斯自己的正义观。在对德沃金和罗尔斯的观点做出反应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运气均等主义。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对这种假定存在的关系给予了清晰的说明。金里卡说:“罗尔斯的关键直觉之一……在于区分选择和环境,”同时上述区分“驱动着”罗尔斯去建构一种以“敏于抱负”(ambition sensitive)和“钝于禀赋”(endowment insensitive)为目标的理论——一种使人们的财富依赖于人们的选择而不依赖于人们的自然禀赋或其他未经选择的环境因素的理论。然而,金里卡补充说,“罗尔斯看起来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观点的所有含义”,因为“虽然罗尔斯对选择一环境的区分感兴趣,但是他的差别原则违背了这种区分”。他继续说道,相比较而言,“德沃金接受了驱动着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敏于抱负’和‘钝于禀赋’这一目标。但是他认为一种不同的分配框架更加胜任那种理想”。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