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大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为此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当对上述范畴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具有解释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自由理论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梳理,可以清晰地发现,近十年来自由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见表1、表2)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自由问题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当然,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自由理论研究更多地停留在“请进来”(即,介绍国外自由理论研究成果),本土化的创新性研究依旧缓慢。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对既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清醒、客观地把握其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以利于不断挖掘、拓展自由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 一、研究领域 就自由理论研究的领域而言,哲学的研究较多,而政治学的研究明显较少。通过对我们所掌握的文献资料的分析,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国内关于自由的研究相当一部分是集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自由思想研读,而经典作家对自由的阐释又更多地运用了哲学研究的方法,因此,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哲学研究成果颇多,而从政治学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思想显得十分薄弱,系统而具有现实解释力和说服力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其二,在对待“自由”问题上,特别是政治自由,缺乏一种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认识态度。对自由的积极意义、进步价值认识不足,或是把“自由”看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品”,对社会主义的自由噤若寒蝉而不敢问津;或是把我们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误认为我们不赞成自由;或是把现实社会中的动荡和不稳定,统统归结为实行“自由”的结果。而极少数学者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不顾我国现有的制度和国情,盲目地崇拜和照搬资本主义“自由”,鼓吹“绝对自由”,“完全自由”。多数学者从哲学领域研究自由,而忽视政治学领域研究自由的价值。 关于自由的哲学研究其成果可谓颇丰,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自由思想研究更甚。就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研究的论文文献而言,于晓凤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由观,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观点出发,抓住了自由的主体和实践这两个界定自由含义的主要方面,真正对人的自由含义给予了客观科学的说明,阐明了自由是社会的人在实践基础上达到的主客体的不断统一①。曾宇辉则指出,马克思以前人的思想成果为基础,第一次把自由建立在现实的基石之上,提出了与以往思想家根本不同的自由理念,深刻揭示了自由的真义,并强调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②。张文喜提出在马克思哲学中,对自由首先应当作存在论而不是认识论或价值论的理解和把握。对于高扬自由与物质生活、个性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两者不可兼顾的论点,需要认真省思和批判③。吴巨平则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观及其对近代西方自由主义自由观的历史性超越④。马克思的新哲学是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因此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也要在这种新哲学的运思中解读。张剑抒强调在马克思看来,“自由”的内涵并不只是不牵累于他物,它也在于实践着的人的功过自承。人类正是在对自由的人文价值意义的探求中用自己的独特性存在方式——实践的对象性活动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⑤。林立公、魏书胜通过对马克思的自由观的研究,指出马克思从人的生命的意义上揭示了人类自由的真义,这一真义即对人类自由的“类”理解。人的生命的类本性中蕴含着自由的根据,人类自由的内涵只能在人的类关系中得到理解,而人类自由的实现在于人的类本性的实现⑥。 还有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由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研究始终是研究自由问题不可回避的话题。翟华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和根本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⑦。张萍对马克思理想人格进行了当代解读,强调其当代启迪意义在于它从人格塑造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性原则,即人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生成和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矛盾的和谐解决⑧。而徐华秀则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宗旨所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⑨。唐坤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发展思想进行了再解读,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揭示了人的自由的本质,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看做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终尺度,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最终目的,因而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他们拒斥那种埋没个人自由的“完全虚幻的集体”⑩。叶汝贤充分肯定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终生的主题,也是他们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11)。此外,还有部分学者从个人自由、自由的实现途径、自由与人的世界的关系等角度进行了研究。 相比较哲学研究,尽管近些年关于自由的政治学研究呈现上升的趋势。有关自由的政治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葛洪泽比较了社会主义的政治自由与资本主义政治自由的区别,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政治自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关系上的自由,受财产多寡的制约;社会主义的政治自由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为基础,不受财产多寡的制约(12)。高放提出必须以苏联为殷鉴,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自由(13)。曾宇辉通过对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的研究,指出其与以往的思想家不同的是,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审视人的自由与解放:任何政治自由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法律是对政治自由的确认,政治自由必须以平等为基础,政治自由是变革不自由社会的现实运动(14)。伴随民主政治的兴起,社会政治开始从权威结构秩序向法治结构秩序转变。李璐、冯宏良指出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社会政治稳定依赖于权利与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获得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对于社会政治稳定来说,这种动态平衡关系是自由与秩序互动共存关系的逻辑延伸(15)。张献生则探讨了统一战线中的政治自由问题,他认为政治自由作为统一战线成员政治活动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和范围,反映了统一战线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政治包容性(16)。王岩则从政治自由的理念及其本质、存在空间、主体维度、实现的基本路径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政治自由(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