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日期:2006-10-29 中图分类号:D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91(2007)02-0011-04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趋向于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中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断之一。然而,这一论断似乎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关系的现状存在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级队伍不断扩大,从而使马克思的论断面临挑战。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如果我们要做用更精确严密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根本问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的条件,研究“中间阶级”问题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新兴的“中间阶级”问题,美国的社会学家赖特① 作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力图通过对赖特阶级理论的分析来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两极分化理论的深刻含义。 一、马克思的论断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社会。“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1] (P273)。19世纪中期,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并没有简单化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两极对立”的程度。当时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不仅有无产阶级,还有许多“中间阶级”(《共产党宣言》用语)。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对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外的这些阶级成员的地位进行详尽系统地分析。在马克思看来,这些“中间阶级”不过是同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旧阶级,因此这些中间阶级都注定要被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所消灭,并被驱赶到无产阶级队伍里来。“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较大的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的不值钱了。无产阶级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1] (P280)“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1] (P282)只有无产阶级不会被新的生产方式消灭而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并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社会走向更高形态。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再一次断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形成“两极对立”的阶级结构。马克思揭示,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瓦解了,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者沦为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工人,只能获得工资即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工资部分的新价值成为被资本家阶级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随着资本的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从而产生并加速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形成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和产业后备军。这必然造成财富在一极集中,贫困在另一极集中。马克思把这种“两极对立”称为“资本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然而,一百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今天回过头来审视马克思这一论断时,可以发现这一论断虽曾一度在某些国家形成了趋势,但最终并未被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所简单证实。因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它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在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出现了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不相同的庞大的“中间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国家对经济的有效干预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有力推动等原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20世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仅在生产力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生产关系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变化。比如,股份制的大规模发展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趋于分散化;合作制企业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趋于多样化;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对于市场的干预使得市场经济原本的无序状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越来越趋于有序和规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大了社会总财富,为社会进行大面积的调剂提供了可能性,进而对于社会生活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总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在公司企业中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出现了一个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既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无产阶级。这个群体的逐渐扩大显然向马克思的两极分化的阶级理论提出了挑战。那么,这个中间阶级如何定位,它属于什么阶级?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有一些学者对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所主张的阶级是理解历史的主要群体的观点提出质疑,甚至怀疑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的科学性。因此,如何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所发生的这种新变化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趋势加以正确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是我们今天所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二、新的中间阶级定位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指的“中间阶级”并不同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新出现的中间阶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中,“中间阶级”概念大体包括下列社会成员: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农民等等。这些群体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化的进步已经消亡或正在消亡。如果单从这些人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趋向于两极分化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所谓中间阶级,是以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代表的“新兴的中间阶级”。这些人既不同于传统的无产阶级也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但他们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中间阶级同样具有根本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些“令人困惑的中间阶级”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的事实,使得一些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所主张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趋向于两极分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以某种方式对这些批评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