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开创性地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命题,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图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后世社会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重建现代性的理论范式,吉登斯对马克思的著作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反思,围绕着“人类创造历史”这一经典命题,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吉登斯是如何诠释这一命题的?他的诠释对马克思思想造成了何种歪曲?又存在何种合理性?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一、吉登斯的历史观 吉登斯对“人类创造历史”的反思以对“历史”概念的重新解释作为出发点。在马克思那里,历史的涵义是清楚而明确的,历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的过程,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① 但在吉登斯看来,如果从这种角度来理解历史,那就只看到历史的某一方面,即把历史等同于社会在时间中的展开和消逝,而且其中还夹杂着“化约论”的错误,表现在把复杂的人类历史过程等同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上。他认为,历史是一个远为复杂的概念,马克思的观点即使从表面上看也是站不住脚的,我们显然不能因为人类要吃喝住穿,就把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作是人类历史的全部内容。② 实际上,人类历史在其展开的过程中至少表明了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如马克思所认为的那样,历史就是在时间流逝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二是人类为了“创造历史”而对这些事件所做的编年记载或解释说明。“‘历史’显然利用了两种意涵:时间流逝之中事件的发生;对这些事件的编年记载或解释说明。”③ 为了更好地将两种涵义区别开来,吉登斯把第一种涵义称作“历史”,而把第二种涵义称作是“历史性”。 “历史性”是吉登斯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重新阐述“人类创造历史”命题的基础。“历史性意味着,运用过去的知识作为与过去决裂的手段,或者,仅仅保留那些在原则上被证明是合理的东西。历史性事实上主要是要引导我们走向未来。”④ 可见,与历史相比,历史性具有两方面的特殊性:首先,人类支配历史的能力不同。历史表明人类对它的依赖,历史主宰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而历史性则表明人类干预和支配历史能力的增强,历史被当作人类建构未来理想社会的材料。其次,时间观念不同。历史所表明的是过去对现在的支配,过去表现在传统、神话、习惯和血缘关系等方面,它们主宰了人们当下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而历史性则表明未来对现在的支配。在历史性占主导的社会,历史被看作是开放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人类能够依据其理想来建构美好的社会。从上述历史观出发,吉登斯将漫长的人类社会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部落社会所度过的“前历史”时期,阶级分化社会所度过的“历史”时期,启蒙运动以来所度过的“历史性”时期。 “前历史”时期主要是部落社会所经历的时期,尤其是农业社会之前小规模狩猎社会和采集社会所经历的时期,这一时期被著名结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称作“无历史的冷文化”时期。⑤“前历史”时期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社会不存在书写和符号体系,因此人类意识中也没有任何有关记述“历史事件”的观念,更不存在任何有关干预和创造历史的设想。在这一时期,“自然”和“神话”是主宰人类生存的两大基本要素。人类偎依在自然的怀抱中繁衍生息,依照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人类生活与自然界完全融合在一起。同时,面对自然界有时给人类带来的生存性矛盾,神话则充当了基本的消解中介。“在部落社会里,人们在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彼此密切地生活在一起,遵循自然界的节律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在认识层面上将自然界与自己的活动整合在一起。”⑥ 在吉登斯看来,浸淫在神话和自然中的部落社会是没有历史的,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明显停滞的状态,没有社会变迁,也没有技术演进。⑦ 文字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人类从此迈入了“文明”的门槛,而且还意味着真正迈入了“历史”的社会,即吉登斯所说的“阶级分化社会”。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书写的出现,书写是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编和储存的基本模式。因此,文字第一次使人类能够有意识地对重大事件进行编年记载或解释说明,从而保留了大量过去的重要信息。而信息的存储又促进了时间和空间的延展程度,它使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应用历史资料来筹划社会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文字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历史的开始,而且还意味着一种重大的社会变迁。“历史不但是文字史,而且我们也开始更有理由认为它意味着社会变迁。”⑧ 但是,在吉登斯看来,阶级分化社会充其量只是一种“历史”的社会,也就是说,只是一种在时间中“度过”的社会。在那一时期,掌握书写和文字能力的仅仅是一个人数极其有限的阶层,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创造历史”的普遍意识和能力,而且在那一时期,文字和书写还主要用在了加强传统权威的用途方面,而不是挑战传统或征服自然上。与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意识和创造能力相比,阶级分化社会依然是过去主宰的社会,人类干预和创造历史的能力极其有限。 欧洲启蒙运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与历史关系的变革,人类从此进入了由“历史性”所主导的时代。启蒙运动是人类观念的根本变革,它催生了“进步主义”旗帜下人类对解放的激进追求。启蒙运动以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基础,并且在这种基础上产生了两大鲜明的成果:科学和民主。从人类与历史关系的角度来说,启蒙运动使人类对历史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这以前,人类还主要是生活在以传统、血缘和宗教等为纽带的社会之中,过去时间支配了人们当下和未来的生活。但启蒙运动以后,人类开始产生出一种乐观自信的精神,相信未来的历史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建构,而且相信这种创造历史的过程是使自身获得解放和幸福的关键。因此,未来的时间主导了人们当下的生活。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民主政治成为消解传统、宗教、血缘等传统社会或政治关系的手段,而科学则成为人类征服和支配自然的武器。从此以后,历史所表达的是一种具有自身发展方向的线性时间观念,而人类对它的理解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历史。“人类创造自身历史的过程是在他们认识到自身历史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类作为一种反思性的存在,是通过认识来把握时间,而不仅仅是‘度过’时间的。”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