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政治学一个永恒的话题,有的政治学理论学者甚至认为政治学是一门分配权力的学问,政治学的核心就是权力问题。权力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获得和保有合法的权力。本文由力学概念中的势能理论引发思考,提出占有势能的单向运动导致权力产生的一种权力起源模式,并从中探究权力合法性问题。 一、有关概念及其占有势能的产生 势能是力学中的一个概念。《辞海》把势能解释为物质系统由于各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从力学角度看,势能是物体(或系统)由于位置或位形而具有的能。系统的势能取决于初始和终了的位置,与变化过程中的途径无关。一般来说,克服物体间相互作用力而发生位置变化时所作之功,使系统的势能增大。[1]可见,势能是一种潜在的能量。这种潜在的能量能够在物体(或系统)运动中产生力。像存在落差的水存在势能一样,当有落差的水发生自然的或者通过筑坝等途径使落差增大并单向度运动时,就使势能转化为动能最终产生水力。由此可知,势能有三个特点:一是存在位置差距,这是产生势能的前提;二是势能的大小与位置差距有关,差距越大势能也越大;三是势能能够通过单向度运动产生力。 与类似于物体的位置差距产生势能一样,占有也可以产生占有势能。占有势能就是通过占有这种形式而产生的潜在的能量,可以在运动中产生类似水力的单向作用力。 那么,占有(Possession)究竟指什么?有的观点认为占有是对物的控制和管领,也有的观点认为占有是主体掌握、管理物质资料并对它施加实际影响的职能和作用,蒲鲁东认为占有是存在于别人的东西之上的一种相对的、暂时的权利。这种权利在不得毁损这件东西并保存的本质的条件下,容许去享受这种东西。[2]杜兰东认为占有是一种事实上的而不是法律上的现象,杜利埃也认为占有是一个事实,例如西塞罗认为人们到戏院看戏时的座位就是一种占有。从这些关于占有的理解中,可以认为:首先,占有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具有排他性。比如:对座位的占有就意味着别人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再占有这个座位。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2228条规定:对于物件或权利的持有或享有,称为占有;其次,具有通过管理而控制占有物的权利。1896年《德国民法典》第854条规定:取得物的占有,是由于取得对于物的事实上的支配力,1964年《俄罗斯联邦法典》第92条也规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有人对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由此可见,占有是指通过对物体的管理、支配而排斥别人享有某种资源的行为。 占有是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占有的存在有两个原因:一是资源的稀缺。在原始社会以及阶级社会,存在广泛的资源稀缺。这种稀缺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的资源有限,比如在一定的地域,供人们采摘的野果数量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是生产力低下,人们从自然中获取资源能力有限。二是人的本性。占有事物是人的基本需要。比如,为了满足吃、住、行等需要,这使得人要尽可能占有食物、房子和交通工具;同时,人的需求无限,欲望永远无法满足。比如,在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前,人的需要是吃饭。吃饭问题解决后,人就会产生吃好的问题,接着就会出现马斯洛认为的生理、安全、尊重、自我实现等五种需要。“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3]马斯洛把人的这种不满足的欲望形象地比喻为“一个吃饱的人有食欲,或者一个装满的瓶子有空隙”[4]的欲望“饥饿”,这种本性导致人对财富、荣誉、性、权力等不懈追求。很少有人像莎士比亚悲剧《奥瑟罗》中的奥瑟罗那样可以满足得十足幸福地死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邻人的财富刺激了各民族的贪欲,在这些民族那里,获得财富已成为最重要的生活目的。……以前打仗只是为了对侵犯进行报复,或者是为了扩大已经感到不够的领土;现在打仗,则纯粹是为了掠夺,战争成了经常性的行当。”[5]梭伦曾经试图通过制度限制这种欲望,规定个人所占有的地产的最大数额,以便至少把贵族对于农民土地的无限贪欲限制一下,但是最后还是被迫修改了这个制度。一句话,人类的欲望“是根本无止境的,是不能得到满足的。”[6] 广泛的资源稀缺,加上人的欲望“饥饿”,促使人为了满足这种欲望不断占有更多的资源,于是,在不断占有中出现了占有差距,有的人占有很多资源而仍然不满足,有的人没有或者很少占有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这种占有差距慢慢地被认为理所当然。比如开始时氏族成员都有差不多的土地,因为偶然或自然原因使得有的人比另外的人拥有更多的土地,这时就出现了占有土地上的差距,随着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土地的占有差距不断积累,等到这种行为经常化甚至在占有双方都认为是一种正常行为时,正如马克斯·韦伯认为“某些事件有规律的周期重复将会以某种方式使这些事件具有理应如此的尊严。”[7] 开始,占有差距仅仅是可见的范围,后来通过交换等形式出现全面的占有积累,占有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从前,劳动资料的占有者占有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通常是他自己的产品……而现在,劳动资料的占有者还继续占有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已经不是他的产品,而完全是别人劳动的产品……占有形式是以个体的私人生产为前提,因而在这种形式下每个人都占有自己的产品并把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卖。”[8]于是,从占有自己的产品,到不仅占有自己的产品而且占有别人的产品,并通过出卖占有物使占有双方的差距拉大。此后,“随着贸易的扩大,随着货币和货币高利贷、土地所有权和抵押的产生,财富迅速地积累和集中到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手中,与此同时,大众日益贫困化,贫民的人数也日益增长。”[9]这时随着财富流向的集中趋势,出现了财富积累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