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际关系学界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争,分别用权力政治和相互依赖描述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前者重视国家利益、权力斗争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后者强调全球化过程和相互依赖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深远影响。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1977年的著作《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一次全面否定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说,创立了相互依赖理论。本文试图对相互依赖理论做出批判性的阐释和分析。 一、相互依赖理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基欧汉和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可谓是相互依赖理论的开山之作。作者在对“权力政治”和“相互依赖”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复合相互依赖新概念,探讨了在相互依赖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世界政治的主要特征。 1.相互依赖新辞令 相互依赖理论试图走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相结合的道路来分析和研究国际关系,它宣称“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注:(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该理论提出后在西方国际关系学界颇为流行,主要是因为它本身触及了战后国际关系中一个突出的、带有全球性的问题,即由于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国家间、地区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相互依赖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的现实。 按照基欧汉和奈的观点,相互依赖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1)相互依赖关系范围广,既包括传统派强调的军事相互依赖,又包括现代派强调的经济、生态上的相互依赖,两者既存在重要连续性又有明显的区别,其区别并不是“零和”与“非零和”游戏之间的区别。军事相互依赖不一定是零和的;相反,经济、生态相互依赖也包含着竞争。(注:(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相互依赖不同于依赖,在国际政治中指的是国家之间或者不同国家中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形。(注:(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相互依赖是以各方在交往中所受制约或所付代价为基础的,事先无法保证收益一定大于代价。所以相互依赖关系总包含着代价,不以互利为特征。 (3)相互依赖的核心是合作,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社会可以是一个无政府的有序社会,主流是非零和博弈;(注:Robert Axelrod and Robert O.Keohane,"Achieving 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Strategies and Institutions",Cooperation under Anarchy ed.Oye(Princeton:Princeton Up,1986)PP.226-254.)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合作,是国际社会为秩序进行的努力。(注:Keohane,"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the Realist Challenge after the Cold War",Neorealism and Neoliberalism,PP.269-300.)但作者同时强调利益冲突不是减少,相反将采取新形式,甚至可能增多。因为行为体虽注重绝对收益,但更强调相对收益。“任何有几个年幼子女的父母都知道,烤一个大些的馅饼并不能防止孩子们为分多分少而争吵,”(注:(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相互依赖关系是一种过程,至于它会实现和平还是导致冲突,概念本身无法回答。 (4)不对称相互依赖是最常见的情形,完全均等或纯粹依赖都较为罕见。依赖性较少的行为体经常可能把相依赖关系作为在某一问题上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或者影响其他问题。(注:(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这就是相互依赖关系中政治讨价还价过程的核心所在。 2.权力与相互依赖 基欧汉和奈从分析权力在相互依赖中的作用出发,把相互依赖和仍然是分析世界政治的重要概念权力联系起来。 首先作者区分两种含义的权力,一种是潜在能力,即对资源的控制力或影响结果的潜能,另一种是实际影响力,即对事态发展结果的控制能力。以资源类型衡量的权力与以其对结果的影响力来衡量的权力之间很少存在等同关系。(注:(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若把不对称相互依赖作为权力的一种来源,它只是一种潜能而不是影响力,政治讨价还价是两者转化的过程。操纵相互依赖关系只可作为一种权力工具,本身解释不了讨价还价的结果,预测不准确可以在讨价还价过程中找到原因。 其次作者区分了敏感性相互依赖和脆弱性相互依赖。敏感性指行为者在试图改变局面而作政策调整之前所具有的承受外部世界所强加代价影响的程度。脆弱性则可以定义为即使在政策调整之后行为体仍具有的因外部事件所强加的代价而受损失的程度。(注:(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前者是假设现存规则不变,外部影响对一国造成的直接结果,指的是一国的承受力。后者是指该国采取某些对策之后抵消或减轻上述结果的能力,指的是一国的应变力。因此研究脆弱性更具意义,只有它才能说明相互依赖关系对一国产生的实际影响,表明“谁”能够规定相互依赖政治游戏的规则。 3.复合相互依赖新概念 基欧汉和奈在该书中试图纠正现实主义理论的片面性,反驳了现实主义对国际政治的基本假设,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理想模式“复合相互依赖学说”。它有三个基本特征:(1)各个社会之间存在多渠道联系,包括国家间关系、跨政府关系和跨国家关系,非国家行为体直接参与世界政治;(2)世界政治中各问题之间无明确等级之分,军事安全并不始终居于议事日程首位,内政与外交之间界线模糊;(3)武力是一种无效的政策工具,军事力量不起主要作用。”(注:(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多数情况下使用军事力量的结果不仅代价高昂而且还难以预料。”(注:关于这个问题的有价值讨论,见克劳斯·诺尔:《国家权力:国际关系的政治经济学》[M](The Power of Nation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纽约,贝西克出版社,197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