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90年代初,然而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已开始讨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并逐渐认识到市场的作用。一个关键性的突破显然属于邓小平,他把本来不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什么本质联系的计划与市场这两个概念终于向世人揭示清楚了,从而大大有利于人们从科学的意义上去进一步思考。教育与市场的关系也应当是人们思考的论题之一。 但是,似乎时至今日,教育仍然与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有的甚至拒绝市场,不愿意用社会主义市场观念来观察教育,特别是在某些领域更不愿如此,并且有一种特别的敏感。 例如,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说:“请注意市场观念对我们教育的负效应”,又如,在说了市场的一番好话之后马上锋芒一转:“我们也要防止市场观念对我们的冲击”,甚至觉得,要警觉点,警惕点,总之,得对市场防着点。 我们把以上经常可见的一些现象作为问题提出,并不是否定我们应当在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作具体分析,更不是否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完善的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预见。我们所要进一步问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花了相当的功夫去分析市场对教育的正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变化发生什么积极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能起到一些什么促进作用?我们欢迎它还是厌恶它?是迎接它还是拒绝它?或者问题并不是这样二者必居其一而尚有什么居中的答案? 于是,与这些问题相连,有的人主张“面向市场”,有的人主张提“进入市场”,有的人主张提“靠近市场”而不是“进入”,有的人主张“与市场相适应”而“靠近”也不一定去提,有的人主张教育也要考虑市场的因素,把它作为一个因素加以思索。实际上,这些主张的提出本身就是人们思索市场的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在思索市场。问题在于:我们想对这些思索的结果再进行思索,而不只是停留在这些结果上,不停留在现存的结论上。 但是,我们能走多远呢?这仍然离不开历史,离不开现实的问题,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比较,否则肯定走不了多远。 二、“重理轻文”问题 笔者前不久听到一个说法:“由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重理轻文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这种说法就其基本含义来说也并不令人陌生,可是就其具体内容来说,又一次令笔者震惊,似乎教育中的不合理现象都可以往“市场经济负效应”这个口袋里装。这合理吗?这是事实吗?这与历史相符吗?“重理轻文”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吗? 市场经济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步兴起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成为有中国特色建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与这段历史同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被重视了还是被忽视了,是更重视还是更轻视了?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政治学大概应是最被重视的,可是差不多只剩下一个阶级斗争学说了。至于作为社会科学重要分支的社会学则毫无地位,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处境悲惨。本应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法律学,几乎被毁了。社会科学如此被轻视甚至被蔑视,是与计划经济时期同时存在的。也许可以说这种轻视、蔑视主要是政治条件造成的,但是谁都承认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性,而且,如果说只是政治原因的话,那么这种“因”在十一届三中全之后已逐渐消失了,为何还认为这种尚存的轻视一直继续存在呢?并且又变成是经济的原因?还进而认为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呢?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相反,在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这段历史过程中,我国的政治学大大发展和丰富了。法律学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并在迅速发展和兴旺起来,社会学也在被振兴之中,至于在计划经济时期近乎毫无地位的人口学、人类学、民族学都在这个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时期恢复着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再拿人文科学来说,计划经济时期,它不仅受不到重视,而且是被严重摧残的。伦理学教育被取消了,教育学是受冲击最大的学科之一,艺术教育出现了大倒退。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和成熟起来的这十多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得到恢复和振兴,国家领导人亲自给予关注,并力主弘扬我国优秀的伦理传统;教育学这十多年来则经历了解放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全面发展的时期,正在酝酿着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时期;艺术教育是计划经济被大规模破坏的严重领域之一,这十多年费了很大力气,也在党中央、国务院主管领导亲自关怀下大力发展着。 两相比较,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文科所受到的重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市场经济时期文科所受到的重视大大胜于计划经济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国古代文化所受到的重视在历史上可能是罕见的,中国的现代文化也得到空前发展,中国对于世界文化成果的重视更是1978年以前所无法比拟的。 在如此明白的历史事实面前,在如此鲜明的对比面前,为何把“重理轻文”归咎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呢?所以实在是令人震惊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期那么多的负效应是否被注意到了?是否被认真分析过了?是否还潜意识地认为计划经济是派生出社会主义思想而市场经济则只会派生与社会主义不相容的思想? 顺便指出,1978年以前的中国经济虽然绝不是市场经济,但也根本谈不上计划经济,1978年以前除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五年计划不是被在计划名义下的随意性冲掉了的。计划只不过是披上了绚丽意识形态外衣的一个空壳。相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起来的近20年,五年计划一个一个被顺利实现了。很明显,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是一个空壳,而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时期的计划反而被赋予了科学的含义并给人们以现实感。计划经济时期当然有人在做着计划,可是,与其说是计划,不如说是为随意性所支配着;今天,市场经济下也有计划,这种计划恰由于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且国家越来越有效地运用了经济杠杆、越来越有力地掌握了宏观调控手段而越来越表现出科学性。这一对比,将有利于克服以为计划经济才产生对教育的正效应而市场经济则会是负效应的这种近乎盲目的判断。我们用“盲目”一词也许比较好解释为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科受到的重视大大超过以前的事实面前,仍把“重理轻文”归咎于市场经济这种令人震惊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