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铜铸币的货币贬值具有特殊性,但学术界对此一向缺乏系统的研究,或不免简单地等同于纸币的通货膨胀。本文从两者间的区别入手,对铜铸币货币贬值的特征试做说明,以就教于方家。 一 首先,中国古代长期行用的铜铸币具有实价货币的性质,〔1〕货币流通规律对铜铸币的金属重量及其允许的浮动幅度均有质的规定。如果铸币重量、成色低于规定指标过多,就成为贬值货币,如中国历史上的劣币、滥恶钱等;发行这样的贬值货币,就会导致货币贬值。 兹以中唐货币问题为例 。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铸行乾元重宝当十钱(以下省称“乾元钱”),乾元二年(759年)铸行乾元重宝当五十钱(以下省称“重轮钱”),与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导致“物价腾贵”。〔2〕 乾元钱和重轮钱的外部特征,简单说来,就是其币面价格大大高于其金属重量所代表的价值量。请看三品钱比较表一。〔3〕(见下页) 从表一可以看出,乾元钱的重量只有开元钱的1.6倍,其价格却是开元钱的10倍;重轮钱的重量为开元钱的3.52倍、乾元钱的2.2倍,价格则为开元钱50倍、乾元钱的5倍。 假定开元钱的币面价格与其金属重量所显示的价值量之比为100%,那么乾元钱、重轮钱的价格与价值比分别为625%和1420.45%。也就是说,乾元钱的币面价格约为其价值的6.25倍,重轮钱的币面价格约为其价值的14.2倍。币面价格大大高于其自身价值,构成了大钱的外部特征。 表一 钱别 开元钱乾元钱重轮钱 数据 每贯金属重量(斤/贯) 6.25 10.00 22.00 每贯金属重量指数 100.00 160.00352.00 每钱金属重量(斤/钱) 0.00625 0.01 0.022 每钱金属重量指数 100.00 160.00352.00 每文金属重量(斤/文) 0.006250.001 0.00044 每文金属重量指数 100.0016.00 7.04 币面价格(文/钱) 1 1050 价格指数 100.00 1000.00 5000.00 币面价格与金属重 量比(文/斤) 160 1000 2500 指数 100.00 625.00 1420.45 当铸行重轮乾元钱这样的“虚价钱”时,大钱的币面价格大大高于其价值含量,即货币价值含量与其名义价值相脱离并远远低于其名义价值,从而扩大了货币内部价格与价值的矛盾,使大钱成为价值极低而价格甚高的劣币。就铜铸币贬值的形式来说,不论是铸大钱、减重钱还是降低铸币的成色,其性质都是一样的。“一当五十”的重轮钱与开元通宝相比,其币面价格为自身价值含量的14倍强,而重轮钱币而价格的一文仅含有开元钱价值的7.04%。这样的金属铸币的贬值,与纯粹是价值符号的纸币的通货膨胀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铸行大钱或减重钱都引起货币体制内部的混乱,即价格标准的混乱。 请看三品钱比较表二。 表二 钱别开元钱 乾元钱 重轮钱 数据 开元钱价格 1001000 5000 重量指数100.00 16.00 7.04 乾元钱价格 10 100500 重量指数625.00 100.00 44.00 重轮钱价格 2 20100 重量指数 1420.45 227.27 100.00 附注1.表中“价格”栏表示上元元年(760年)六月以前三品钱的比价。 2.表中“重量指数”栏表示三品钱各自的价格标准,“文”所代 表的金属重量的比例关系。 表二显示,同样重量的铜币可以有不同的价格。以相当于标准开元钱重量的铜币重量为例,在开元钱、乾元钱和重轮钱上币面价格分别为1文、6.25文和14.2义。反之亦然,作为价格单位的文,其基础也不再是作为价格标准的固定的金属重量“钱(二铢四□)”,而是各不相同、差距悬殊的金属重量。 本来,铜铸币“作为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它是价值尺度;作为规定的金属重量,它是价格标准”。〔4〕铜执行价格尺度职能,是体现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金属重量,使各种各样商品的价值变为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变为价格;而作为价格标准 ,是用来计量各种不同的铜重量的“规定的金属重量”。要使铜作为价格标准,必须把一定重量的铜确定为计量单位,这个确定的量越稳定,就越有利于发挥价格标准的作用。 乾元钱进入流通,作为价格单位的文所标示的金属重量的两极(开元钱和乾元钱)相差在六倍以上,这种价格单位所标示的金属重量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价格标准的混乱。重轮钱问世以后,这种混乱进一步加剧。重轮钱一文所标示的金属重量,只有开元钱一文的7.04%或乾元钱一文的44%,差异更加明显。“规定的金属重量”一变为二,再变为三,铜铸 币也就无法正常行使其货币职能了。 开元钱与重轮钱的价值比接近于1:3.52,而价格比却达50:1,同时还有开元钱与乾元钱、乾元钱与重轮钱的比例关系等等,使货币价值与价格的矛盾、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矛盾、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等货币职能之间的矛盾充分表面化、极端化。在小平钱流通时因货币减重或降低成色所造成的同类矛盾,虽然程度明显不如铸行大钱时那样严重,但毕竟仅仅是程度上的区别。而纸币通货膨胀则完全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再次,币面价格大大超过其价值含量的大钱作为名目货币与币面价格与其价值大致相当的实价货币(如标准的开元通宝)并行,进而在一段时间内形成实价货币被名目货币排挤的趋势,使劣币驱逐良币的格莱申法则(Greshan’s law)通过销钱铸器、销小钱铸大钱、藏小钱用大钱等形式得以实现。这时的大钱已经是泛滥市场的劣质钱。如果是以小平钱为主的时期,则只有在鹅眼、线环之类的滥恶钱充斥市场,从而严重影响商口交换时,才会出现类似的局面,否则普通减重钱往往可以和标准铸币一起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