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我国国有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制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转制方式其效率是不同的,而经济学的任务即是通过对不同转制方式效率的分析,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较高效率和可操作性的转制方式和途径。 国有经济转制的方式主要有:(1)国有经济的整体转制。即是通过对原有经济变量的转制、通过国有经济自身机制的转变和发展来实现国有经济的转制;(2)增量转制。即对原有的国有经济存量的体制进行冻结,而对新增的国有经济增量则实行新的体制,通过增量的体制扩张来缩小原有国有经济的占比,实现国有经济总量的体制转变。(3)双生变量转制。即在经济变量的增量以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生成的同时,对原有经济存量按市场经济机制进行转轨,使增量的新机制扩张和存量的体制转轨并行。 不论采取什么转制方式,都要体现在特定的形态上,而有时转制形态甚至决定着转制方式的选择和转制的效果。国有经济转制的形态也有三种:(1)实物形态转制。把国有经济的资产形态固定在实物形态上,转制要维持国有经济的原有实物形态;(2)资本形态转制。把原有的国有资产的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去运作国有资金,使其保值增值;(3)资本与实物混合形态转制。把原有国有资产的一部分转化为价值形态,并运用市场机制去运作,其余部分仍维持实物形态。 既然国有经济转制存在多种方式和形态,那么,每种转制方式和形态的效率必然存在着差异,理论分析的任务和责任即是通过对各种方式和形态的效率分析,选择高效率和可操作性强的方式和形态。 (一)转制方式效率分析与选择 1.整体转制方式的转制效率。体制效率指采取了某种体制后所增加的收益与该体制运行所花费的成本之间的比较。转制效率则是从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转变过程中所增加的收益与所付出的成本之间的比较,而一种转制不同方式之间的转制效率比较实际上就是转制过程中付出成本和代价之比较。整体式转制分为休克突变式和渐进式转制。 突变休克式整体转制:由于体制休克,企图一步从计划经济体制突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则:(1)国有经济总量由于体制上的突变而表现为发展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短期内更是如此,但从长期看国有经济总量将呈现增长趋势;(2)国有经济变量的结构可以通过整体的强制转变而得到尽快优化,这是因为突变休克式整体转制是对原国有经济变量结构的强行破坏,新的国有经济变量结构强行确立,而新的国有经济变量结构必然优于原国有经济变量结构;(3)国有经济变量活力增强。新体制的强制确立使新体制活力在短期内得到释放,更使国有经济变量活力由于受到新体制的强刺激而增加;(4)国有经济秩序收益破坏。突变休克式整体转制,使原国有经济秩序 突然破坏,而新的国有经济秩序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使国有经济秩序收益为零甚至为负。国有经济无序将造成经济主体“真空”,从而有可能造成经济混乱。因此,尽管这种转制效率较高,国有经济总量将得到扩张、国有经济变量结构将得到优化、国有经济变量的活力将得到增强,但由于国有经济秩序收益的效率风险过大,使转制效率的成功心理承受率大打折扣,这种转制虽然效率明显并彻底,但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一般不会采用。 渐进式整体转制: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要经过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则:(1)国有经济总量增长缓慢。因为转制的重点是结构优化,所以必然延缓国有经济总量的增长节奏和进程,而且这种转制结构性矛盾突出,决策者对国有经济总量的关注程度也将弱于对国有经济变量结构矛盾的关注程度,使国有经济总量的增长效率削弱;(2)国有经济变量的结构优化迟滞。因为这种转制方式是以不破坏原有的经济秩序为前提,使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不能短期缓解,在致力于原有结构性矛盾缓解的同时,又将衍生出其它结构性矛盾,使结构性优化迟滞;(3)国有经济变量的活力受到抑制。由于制度变量不变,原有体制运行惰性没有受到触动,僵化的结构又不可能短期改变,原有结构性矛盾未解决时又衍生出了新的矛盾,国有经济变量的活力不足:(4)国有经济秩序收益和效率得到延续。这种转制方式的最大优点能延续原国有经济秩序的效率和收益,社会动荡和秩序动荡的震动效应较小,但改制的效率也最低,具有不彻底性和改良性。 在整体转制的两种方式中,前者的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较大,转制效率对社会心理和政策承受能力要求较强;后者的政策风险和社会风险较小,转制效率对社会的心理和政策要求因素较弱,但转制效率和转制收益较低,不能收到改革效益,都是不可取的。 2.增量转制的效率。通过增量的拓展带动存量转制的效率:(1)经济总量得到增长。由于存量得到保持,在市场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新生量将使国有经济总量得到增长,而且见效比较明显,短期内就能取得一定成效。同时,非国有经济变量的增长也将增长经济总量:(2)国有经济变量结构得到局部调整并优化;(3)国有经济变量的活力得到局部激发。以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增量具有较强的活力,增量的高活力对存量的活力也将有一定的激发作用,使经济变量的整体活力得到提高。同时,非国有经济的活力对国有经济的活力也将有较强的激发作用;(4)国有经济秩序收益得到局部延续,能够收到原有秩序和新秩序之效率。 这种转制方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收效,也较容易被各方面所认同,但由于具有不彻底性,国有经济体制的转制效率将受到一定的抑制;由于国有经济存量的庞大将使新增加的有活力的增量面对庞大的存量而效力不足,甚至有可能使新增量发生异化。这是我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虽每有收效,但都不能持续长久的根本原因。 3.双生变量转制—我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所谓双生变量转制,指国有经济存量和增量两个变量一起转制和改革。双生变量转制的效率:(1)国有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增量在新的体制刺激下得到快速增长,存量通过转制也使增量得到快速扩张,从而使增量扩张加剧、总量得到增加。我国经济改革之初主要采取增量转制方式,通过非国有经济变量的发育进行增量扩张,试图用增量刺激存量。近几年才重视存量的转制,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收效甚微。因此,在注重增量转制的同时,要加大存量的转制速度,使增量的快速发展对存量的扩张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存量的转制对增量的扩张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双生变量同步发展;(2)国有经济结构趋于优化,而且使短期见效快与长期的彻底性相结合;(3)国有经济变量活力趋强。双生变量转制既能在短期内启动具有较高活力的新生变量发展,又能逐步刺激原有存量的活力,使国有经济变量的整体活力在短期内得到提高和激发,得到强化;(4)经济秩序效率提高。双生变量的转制将使原有秩序效率得到维持,新秩序逐步建立,使国有经济秩序效率得到提高。我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应选择增、存变量同时转制的方式,不能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