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生产力:形成、属性与理论深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赞新(1976- ),男,湖南湘阴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长沙 410006)。

原文出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数据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的延续。从生产力构成要素看,数据生产力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依次从“以土地为起点”“以劳动为起点”和“以资本为起点”向“以数据为起点”深入发展;从生产力内在矛盾发展看,数据生产力推动人类生产力发展路径从“改造和利用自然”向“认识和理解自然”以及“认识和理解人类自身”发生深刻转向,从而为突破工业生产力所面临的自然界限和技术界限迎来曙光;从生产力发展状况看,数据生产力在深化劳动分工的同时又呈现出“消解分工”的趋势,使人类劳动的内容和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数据是数据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数据生产力是建立在“经验型数据”和“理论型数据”发展到“数字化数据”基础之上的,而数字化数据呈现出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统一、人格属性与财产属性交融、工具属性与资本属性并存的复杂特征。因此,需要以精神生产力理论、生产力主体理论和社会生产力理论等为重点,深化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引领和推动数据的生产力功能充分释放。


期刊代号:MF1
分类名称: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22 年 12 期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学研究院时指出:“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和商机,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1]这一论述形象地对数据资源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强调。随后,他在多个场合指出,“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2]“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3]强调了高度重视利用数据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化引领作用的问题。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时,首次提出了“数据生产力”这一重大命题,他指出:“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4]2021年,在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5]这就从生产力的高度深刻地指明了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超前性,也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尤其是其中蕴涵的“数据是重要生产力”思想,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化与发展。这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数据生产力的面世正推动人类生产力发生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伟大的变革,这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数据生产力进而充分释放数据的生产力功能这一时代课题。

       社会实践是理论发展的动力之源。数据生产力这一新兴生产力形式的出现,呼唤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沿着其内在逻辑进路,与时俱进地加以创新和发展,生成对数据生产力具有解释力和预见性的思维结构和分析模式,同时也推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范畴,以数据为核心探讨数据生产力的形成、属性及在此背景下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等问题,目的是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指导,推动对数据生产力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与时俱进地提出将数据生产力引入到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体系中这一时代命题,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进路。

       一、数据与数据生产力:概念界定与内在逻辑

       数据是对事实的记录和描述。[6]数据由“数”和“据”组成,“数”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类物质、活动和过程的计量、记录、描述,是抽象的存在;“据”是将这些抽象的计量、记录、描述记录或承载在物理实体上的物理符号,是具体的形式,数据是抽象的“数”与具体的“据”的结合体。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数字化数据,即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以0和1两种符号表示的抽象组合,这种抽象组合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基于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作为知识和信息载体的数字化数据,是狭义层面的数据,它是数字劳动的对象,属于劳动对象的范畴;广义而言,数据既包括这种抽象的数字化数据,也包括承载、传输、处理这些抽象数据的数字技术设备和工具,如各种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通信工具、机器人和数控机器设备等,显然,这些设备和工具属于劳动资料的范畴。可见,从狭义而言,数据属于劳动对象的范畴;从广义而言,数据既是劳动对象的范畴,也是劳动资料的范畴。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开启了以数字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它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与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创新生产和服务的源泉。当我们研究未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数据的影响。事实上,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不仅是生产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数据本身成为生产力的组成要素,由此形成了数据生产力。关于数据生产力的定义,学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主要形成了4种各有侧重的界定:一是延续马克思物质生产力理论,认为数据生产力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内提高物质生产活动效率的客体力量”;[7]二是将数据生产力扩展到精神生产领域,提出数据生产力“是新兴生产力,是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生产要素,创造满足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力”;[8]三是从生产力主体视角,指出“数据生产力本质是解放人的生产力”;[9]四是从生产力客体视角强调数据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属性,提出“数据生产力是在‘数据+算力+算法’定义的世界中,知识创造者借助智能工具,基于能源、资源以及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构建的一种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新能力”。[10]

       综合上述对数据生产力的界定,可知数据生产力既是一种物质生产力,也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既是生产力主体的变革,也是生产力客体的变革。数据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的物质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生产力也不尽相同,是一种融合多种生产力属性在内的复杂的生产力因素。数据生产力之所以具有复杂性,原因在于它的基础和核心,是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数据,数据生产力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传递、计算、分析、管理和使用,得以实现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生产和创造能力。正因为如此,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生产力体系中最活跃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研究数据生产力,必然要以数据作为起点和基点,弄清数据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以及数据的属性和特征等基本问题,这是全面认识数据生产力和准确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特征、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基本前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