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设计:公益性的坚守与微观活力的激发

作 者:

作者简介:
杜育红,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郭艳斌(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教育与经济

内容提要:

中国教育发展进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新阶段,新阶段的教育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机制做保障。针对过去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落后于教育发展的问题,文章从体制机制设计的视角分析了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设计的基本遵循和行为逻辑,提出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的设计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坚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以及坚持规则制定与行为选择并重;提出新时代教育机制设计要从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思路出发,以激励相容为目标,制定清晰的规则,更好发挥政府监管的作用,形成微观主体有活力的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提出新时代的教育新机制要避免激励与监管的错位。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2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22)02-0003-07

       一、引言

       近些年来,伴随着各级各类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不升反降,教育焦虑折磨着亿万父母,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课外补习,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校内校外办学体制出现畸形发展,择校热引发学区房价格飞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日益严重;“初中不读民办,高中、大学就进民办”成为突出问题;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严重扰乱正常的教育生态。

       以上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落后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体制机制设计出了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率先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国的目标,需要重新诠释教育体制机制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政府在教育治理中的角色,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市场机制在教育治理中的作用,需要深入探讨规范有序运行的教育市场运行机制,需要充分考虑教育相关行为主体的选择对教育政策与教育体制的影响。本文从当前教育问题的体制机制根源入手,探讨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设计的基本遵循与行为逻辑。

       二、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设计的基本遵循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我国教育发展实际所做出的历史选择。如果说以往教育发展问题更多地可以通过增加投入、扩大规模来解决的话,现在已经到了提高质量、促进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意味着教育的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必须激发广大教师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育的体制机制设计要充分考虑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教育发展的目标设计新时代的教育体制机制。基于这样的思路,教育体制机制设计既要考虑新时代的特点,又要充分考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

       (一)坚持教育公益性是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设计的首要原则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教育是民众关注度高的重点民生领域,热点、焦点问题多,很多问题往往都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应该说,教育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感受最直接、最明显的领域之一。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更加重视公平和质量,教育公益性的底色要更加凸显。对学前教育市场的规范就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公益性原则的捍卫。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社会资本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非营利性幼儿园”“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2]。国家对于社会资本进入较多的学前教育的规范,反映出国家在支持学前教育多元办学体制的同时,明确反对资本在学前教育市场过度逐利的行为。

       (二)坚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是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设计的关键

       学校的活力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如果说在过去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物质投入直接解决当时教育发展的硬件瓶颈问题的话,那么在强调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当下,没有广大教师积极性的迸发,没有学校办学活力的释放,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对学校管得太多、干扰太多、激励不够、保障不够等突出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困难和问题”“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增强学校发展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充分激发广大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师生才智充分涌流、学校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3]。

       促进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设计,一定要避免犯简单化粗放化的错误。应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政府与市场的问题上犯了简单化、非此即彼的错误。要么强调市场的作用,反对任何的政府监管;要么强调政府的作用,简单化地依靠行政指令。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政府与市场的错误认识之上的。现代经济理论强调在充分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策略,以及决策信息分布的情况下,依据目标去设计有效的体制机制,而不是简单在市场与政府之间进行选择。

       市场机制的独特优势在于通过清晰的规则体系,每个行为主体都能获得足够的激励,无数微观行为主体朝着既定目标积极行动就形成了竞争,竞争会带来创新和产出的增加。即“在健全的法律和监管下,通过激励利益最大化、竞争和创新行为,欲望成了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引擎”[4]。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取得了平均每年9.4%的高增长[5]。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美元[6],这些成就的取得雄辩地证明了市场是高效配置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有效手段,激励和竞争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释放和巨大激发。可以说,目前还没有哪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能够像市场一样把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调动到如此高的程度。当然,只有高水平的市场才能给予不同微观行为主体公平的竞争机会,才能真正发挥出市场机制的独特优势。而部分群体控制规则制定,形成垄断优势的不公平的市场,不仅不能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反而会带来巨大的不平等的鸿沟。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要求必须激发微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建立高水平的具有公平竞争机会的教育体制机制。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对市场的正确理解基础之上,按照国家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要求,设计教育领域的市场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