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22)01-0042-10 麝香为雄麝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别名元寸、寸香、香脐子、麝脐香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麝香出产国。唐朝时,陇右道、剑南道即已成为土贡麝香的主要来源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麝香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极受欢迎的商品。目前学界对麝香流通的探讨,集中在吐蕃与伊斯兰世界之间沿着麝香之路(盐粮之路)和丝绸之路进行的麝香商贸和文化交流互动等方面。①18世纪以来,随着清廷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统治的深入以及茶马贸易的逐渐废弛,藏族聚居区的山货土产与内地茶叶、布匹、绸缎等的商品交换明显增强,而麝香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土产输出中占据重要地位。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上半叶,道路条件以及交通技术、工具的发展为麝香的远距离流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麝香的市场网络和商业手段日益复杂多样,通商口岸的陆续开辟使得传统丝绸之路的麝香贸易在规模、路线、流向等方面发生近代转型。欧美及日本等对麝香的需求显著增强,青藏高原东缘麝香的输出量明显增多,口岸成为近代麝香贸易流通的主要节点和输出渠道。近年来,已有学者从“佐米亚”地区(Zomia)的过程地理(process geography)、对外贸易等视角考察近代麝香的流通问题。②相较于青藏高原东缘大宗输入性商品的茶叶贸易而言,近代麝香输出的整体情况和流通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厘清。本文将青藏高原东缘麝香的流通置于市场、商号与口岸的维度下进行考察,通过对麝香贸易的市场体系、参与主体、经营方式、流通趋势等方面的探讨,试图加深对青藏高原东缘与内地乃至全球贸易网络近代重构过程的理解。 一、近代青藏高原东缘麝香的生产与区域市场 近代中国境内的麝鹿广泛分布在东北、③蒙古、④西藏⑤以及青藏高原东缘等地海拔1000~4000米的高寒山区,尤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麝香资源最为富集、品质最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麝香是名贵的中药和藏药,对中枢神经、心血管、免疫、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有广泛生理活性。在伊斯兰传统医学中,麝香除了有催情功效外,还可以强健心脏,以及充作解毒剂。⑥麝香也是绝好的香料。迟至晋代,麝香已成为香料的重要代表。中世纪的波斯、阿拉伯人多将麝香作为珍贵的香料使用。近代蒙古及东北民众以麝香“入杂拌烟以助香者为多”。⑦麝香在法、美等国被普遍用作制造香水、香粉等化妆品的原料。 雄麝一般从3岁以后开始分泌深咖啡色或黑褐色的成熟麝香,香气浓烈,5~13岁左右是麝的产香盛期。捕麝之方法多用枪弩射杀,或用网捕、下套、狗追等手段,捕到后割下雄麝香囊。近代麝鹿捕杀数量各方统计出入较大。一般而言,1头雄麝约可分泌1盎司麝香,有时亦可得2盎司。⑧在麝香的主产地康区,每年经打箭炉输出的麝香约值300000两银子,每斤麝香约从22头雄麝取得,每年约杀麝100000头以上。由于猎人时常雌雄不辨,实际射杀之麝远不止此数。⑨而据另一则材料称,麝香小者重3~4钱,大者可至2两余,康区每年约杀麝70000头,贩麝香2000余斤。⑩事实上,康藏社会浓厚的佛教信仰对猎杀麝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康区专门从事猎麝者大都系居留关外之汉人,康区群众大多以狩猎为副业。(11)而且,康区各地土司、头人每遇猎麝过甚,则封禁山头,故麝乃繁殖不绝。(12) 由于利润巨大,麝香普遍存在假冒伪劣的问题。汉文典籍对此早有记载:“麝形似獐……其香正在麝阴茎前皮内,别有膜裹之……一子真者,分糅作三、四子,刮取其血膜,亦杂以余物。”(13)古代波斯、阿拉伯人撰有专书介绍如何进行麝香造假与鉴假。据光绪十六年(1890年)江汉关税务司李华达称,“麝香来货不多,又每喜搀假,因而不能销售。盖此货一离西藏,经过贩客之手皆要搀杂,故到汉口之货有假者多而真货遂少”。(14)近代康区“商人常以紫檀研粉,或用牛羊血肝炒粉自脐眼中贯入,以增其重量,或自麝壳底孔灌入,另补一皮”。“更有一种伪制方法,因麝香大者价值昂贵,小者品质较逊,价值亦贱,故商人每向捕捉者贱价买取小麝囊,挖取数枚,合装一枚,伪充老麝之香,所余空壳,供盛伪品,以图蝇头微利。更有掺入砂屑者。”(15)康区民众携麝香至打箭炉“售卖于锅庄及汉商者为多,汉商必用银针逐一检视,辨其真伪,其技甚精,闻康定能精此技者,只有数人而已”。(16)商贩从猎人手中买入麝香后,将边线及香背之毛皮略为修剪,被称为“毛货”或“毛香”。毛货一般以每市斤20~22只麝香为标准,其中约10%为假货,掺杂者20%。麝香最初以毛货出口,因掺假掺杂,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洋行不仅需要麝香商的质量担保,而且还制订“洋庄香”标准,以5海关斤为1个单位(合6.666磅),每个单位麝香数不超过110只。(17) 近代青藏高原麝香的主要集散地为打箭炉,其集散量约占全国的80%。(18)在合成麝香(19)未盛行前,西方各国需求量甚多,康区麝香出口量约占全世界的1/3。(20)据统计,康区麝香的年输出值约占当地药材输出总值的50%,所占比重较大。(21)1909~1912年,打箭炉麝香输出重量为20000两左右,大致每两值银13两,约占打箭炉全部商品输出总值的23.4%。(22)1930~1932年度,打箭炉每年输出麝香分别为1418、1121、1187斤。(23)据报道,康区年产麝香约旧秤1200~2500斤,以1939年每斤500余元计算,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70%用于出口。(24)抗战胜利后,康区年产麝香1651斤,其中由金沙江西岸昌都各地运来打箭炉者300斤,玉树一带200斤,康北、康南各县分别为538、360斤,康定、泸定一带253斤。1946年,陕商在打箭炉购办运沪售销之麝香约2300斤(包括1946年前外销停滞时期的存储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