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识和探索的百年回望与启示

作 者:
许峰 

作者简介:
许峰,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台州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台州 318000

原文出处:
行政与法

内容提要:

作为一个“使命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坚持从实践、理论和制度三维视角不断升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正确把握基本国情,推动经济理论创新和制度变革,使经济工作随之步入正轨、实现腾飞。以史为鉴,回望党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践理路和理论价值,对深刻认识经济制度的本质,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显著比较优势,并最终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历史借鉴意义。


期刊代号:MF1
分类名称: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21 年 08 期

字号: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在理论逻辑上,党勇担理论创新责任,将改革与创新经济制度置于制度革新领域的首要位置,构建和发展了既恪守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又兼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逻辑上,党披荆斩棘、锐意进取,先后在革命根据地经济社会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程中为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基本经济制度的构建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党的百年历程不仅为经济制度的构建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更为新时代凸显我国制度优势的发展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历史借鉴。

      一、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识和探索的逻辑脉络

      梳理百年征程,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发展的逻辑和实践演进的历史脉络主要经历了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四个“接力探索”阶段。

      (一)摸索设想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践经验,其理论建树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相关论述和基本观点上。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根据地对外经济贸易、号召民族资本家去根据地投资建厂以及“中国型的资本主义”等经济思想和论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论联合政府》(1945)中对“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作出初步判断,承认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必要性,允许特定条件下和时期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七届二中全会(1949)上阐述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积极性采取“利用”并加以“限制”的政策,并且据此提出未来取得执政地位后采取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的有关设想。应该说,作为一个新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些新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设想和实践探索不仅与当时的革命斗争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和中国实际。

      (二)奠定基础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确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构架。三大改造后,形成了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单一公有制的经济制度格局。鉴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并不乐观,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与工商业人士谈话中又提及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路,给予“地下工厂”和“夫妻店”一定形式的存在空间,以此作为国营企业的必要补充。这些理论与实践设想的探索已经包含了在公有制经济主导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与市场经济的“思想火花”,为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了初始的理论准备,奠定了认识基础。

      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56-1978年)长达22年的时间内,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策经历了两次小幅调整。总体而言,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依然存在,但客观上讲,这些认识局限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反思、调整经济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警示教训以及理论演绎和创新空间。

      (三)发展创新阶段:改革开放(1978-201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廓清了理论上的迷雾,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不断加深,在政党治理方式选择上成功转型为发展型治理,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使其始终运行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公有产权与非公产权”关系的主题开启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和实践的改革探索,试图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其突出理论贡献在于:一是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刻剖析国情基础的文化结构和经济结构;二是确立社会主义本质论,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将“共同富裕”作为价值旨趣;三是树立标准,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发展标准;四是构建框架,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破除“姓社”与“姓资”的理论困惑与发展方式的制度属性缺陷;五是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邓小平同志以其巨大的政治勇气打破了“计划经济”的僵化教条束缚,破除了制度范畴的“羁绊”,开启了铲除经济制度思想障碍和政治变革的历史性转折“新篇章”,在毛泽东同志所预想的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具有统摄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使得非公经济放开手脚在增量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内持续助推党和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延续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走向,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题将其所提出但尚未设立的制度“落地生根”,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和融合性,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步入市场经济阶段。在十六大和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围绕“公平与效率”的主题,进一步提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以及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论述。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的理论成就与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一举跃升至第二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