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38X(2017)08-0012-09 1 文献综述 关于民国时期森林思想史的研究,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南京林业大学林业遗产研究室主编、熊大桐等(1989)编著的《中国近代林业史》,这是一部中国近代林业通史,以1840年为上限,1949年为下限,叙述了在此期间我国林业的政治、思想、资源、林业机构、造林运动、林业管理与保护、林业采伐、林业贸易、林业科学、林业教育、林业团体与人物等各方面与林业有关的事项,整部书条理清晰,史料丰富,涉及范围全面,是一部若想研究中国近代林业相关的题目便不得不看之书。 樊宝敏(2009)《中国林业思想与政策史1644-2008》则论述了自清代建立总计365年的林业思想与政策发展史。由于是一部思想政策方面的专史,较熊大桐等编著的《中国近代林业史》则角度更小、论证也更加集中。樊宝敏、李智勇(2008)合作的另一部著作《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则从森林生态历史变迁、传统森林生态思想、古代森林生态实践、现代森林生态建设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的演变,以及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 关于民国时期林业思想的一些论文和期刊,多为关于某个运动或某个人物的。陈蕴茜(2006)《植树节与孙中山崇拜》从符号学和象征性的角度解读国民党订立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为植树节这个决策的根本内涵,说明民国时期国民党推行广至全国的植树造林运动与宣传植树节,是为了通过“植树”这一全民仪式来增加民众对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思想、对国民党的情感认同,以达到宣扬和确立正统的政治目的,论文史料基础扎实丰富,文字流畅,论证有力。还有一些关于林学家个人的某角度论述,如刘燕歌(2011)《浅析梁希林业思想及其实践活动》、翟广顺(2015)《试述凌道扬在青岛的治林事业及其林学思想》等。 与此相关的史料收集方面,陈嵘(1983)《中国森林史料》则是先驱,对于我国从上古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森林相关史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编订,关于我国近代的森林史料尤其丰富,分类得当,于史料一途帮助良多。而我国于2012年组织编纂的《中华大典·林业典》则更是鸿篇巨制,包含了《森林培育与管理分典》《森林利用分典》《森林资源与生态分典》《园林风景与名胜分典》《森林思想与文化分典》共7册5个分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集古代林业经典之大成的类书,囊括了中国古代森林资源及林业科技与文化的全部重要资料,着实可观。 由于林业史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现今关于我国民国时期林业思想史的研究,大多是被放在通史性著作中作为类似史料梳理存在的。本文试图在前人史料收集整理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振兴林业”这一思想,对于民国林业思想发展做一个梳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渊源,并对于其发展程度进行评价。 2 “振兴林业”思想 清末民初,伴随着两次鸦片战争与甲午战争的结束,伴随着洋务派的衰落及维新派的兴起,伴随着“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转变,“振兴”一词逐渐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国内各个阶层的话语中、笔尖上。 在此时,相较之世界各国,中国的衰弱和落后已经逐渐被绝大部分国人从心底里承认了。于是乎,国人的情绪也由不信,转向不甘,最后转为焦急,尤其是曾与外国接触甚多的维新派大臣、留学者,以及阅读广泛又关注国计民生的青年学生们,他们都在掌握了新消息、新知识、新理论的前提下,认定自己握有能够使中国改落后为先进、变贫困为富强的“绝世法宝”,当此之时,怎么能不祭出自己的“法宝”,让更多的人懂它用它以改变国家的困窘现状呢? 就是因为这样,“振兴”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振兴法律、振兴官制、振兴税务、振兴工商业、振兴农业……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振兴,那这里面,怎么能少了林业呢?“振兴林业”一词于是也开始出现,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逐渐有更多的人为它发声,使其最终成为一股思潮,最终在国民党进行“植树造林”运动之时达到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民众行为结合的高潮,但是这样的“高潮”是否真的是关于林业思想的“高潮”,值得我们去探究;而其由产生至高潮的过程又是怎样的,亦值得我们梳理;其最初产生的原因,更值得我们追溯。本文便试图梳理和解决这3个问题,希望能够尽可能地靠近那个时代林业学者的思想和追求,体味他们在国家衰微、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一次次振臂高呼时热烈的心情。 2.1 孙中山与林业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与国民党的缔造者,无论是政坛上还是民众中,他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所以当他对于林业事业表现出自己的关注时,众人自然也会将目光投向林业。 孙中山虽然不算是第一个将林业建设划归入实业建设的人,但他却是在“振兴林业即振兴实业”这一观念上做了官方盖章认定的人。1918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的篇首①明确地提到“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这一计划。而在《实业计划》第五计划第五部印刷工业中也提到了“现今中国报纸所用纸张,皆自外国输入。中国所有制纸原料不少,如西北部之天然森林,扬子江附近之芦苇,皆可制为最良之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