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近代国货产销

作 者:

作者简介:
樊卫国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国货相对洋货而言,是中国开埠实行自由对外贸易后出现在工商领域的一个特殊的概念。近代国门洞开,洋货涌入,国货在与洋货的对峙竞争中生长起来;国货也是落后的中国学习西方,模仿西方,追赶西方,振兴民族经济的产物。可以说国货与外贸密切相关,没有中外经济交往就没有国货和国货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本文主要就清末至抗战前对外贸易与国货产销的联系和互动作一番考察研究。

      一、生产资料进口与国货企业发展

      生产资料主要是指机械设备和原料中间品等。国货企业主要是指国人或国家投资的近代企业,其产品通过市场而流通,故其范围大致和近代民族资本工业企业相合。

      国货企业的存在是国货生产和国货运动的物质前提。作为和洋货生产相对的一种生产主体,近代国货企业产生于19世纪后三十年。晚清时期,国内几无制造近代机械设备的厂商,近代化的生产机械大都来自国外进口。上海是外国近代机械设备进口量最大品种最多的地区,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上海出现了一批机器缫丝业、棉纺织业、造纸业、面粉业等轻纺工业,其设备绝大多数由国外引进。1888年上海机械(Machinery)进口,来自国外的为277708关两,来自香港8127关两。转运至中国其他口岸和香港为99855关两。除去一小部分再出口至国外,上海机械净进口为183708关两。[①a]该年汉口机械净进口为54199关两,广州机械净进口为1844关两,天津机械净进口为3690关两,宁波机械净进口为3006关两,福州机械净进口为8792关两,汕头机械进口为1802关两[②a]。1894年,上海机械进口为104.9万关两[③a],占全国同类进口值(112万关两)的93.66%,除了一部分作埠际转运外,其比重反映了上海国货工业在全国的地位。而上海作为最大的机械进口大港也刺激了本地国货企业的发展和丛集。

      1895~1913年是中国民族工业设厂高潮时期,共创设工矿企业549家,其中资本10万元以上的企业共有资本1.07亿元[④a]。机器进口,1895~1899每年约达200万关两,1909~1913每年达700万关两[⑤a]。《马关条约》后,外国资本输入大增,进口机械除了一部分为列强在华设厂所需,其中绝大部分却是用来装备民族资本的国货企业的。

      自1914年后,机器净进口值时有起伏,主要是1919~1924突然大增,其主要原因是银贵金贱,进口机械办厂成本降低。除了这几年,机器进口值大致是比较正常的。在进口机器中比重最大的是纺织机,从1914年的一二百万关两增加到30年代初的1300多万关两。这与纺织业是中国最大的近代工业行业相符合。纺织机器输出国主要是英日美。其中日货主要由在华日商纱厂进口,华厂多用英美机器。从中外纺织厂设备比重看,1936年全国有华商纱厂100家左右,日英纱厂约50家,华商总计纱绽274.6万,线锭17.3万,布机2.6万,外商总计纱绽235.6万,线绽35.9万,布机3.3万[①b]。纺纱业华厂略占优势,织布则外商占上风,考虑到外资厂,特别日商厂,大都新设,资本雄厚,设备先进,估计二三十年代进口纱纺机器为华商厂所用可能在60~70%左右。缝纫针织机历年进口在50~70万关两,最高达157万关两;印刷造纸机械年进口也在50~70万关两,最多时也有100万关两以上。这两行业是国货企业中较大的行业,进口机器大半为国货企业所用。农机主要是面粉厂所用的钢磨,练粉机,平方筛,收灰机等,农田所用新式农具并不多。面粉厂是民族工业的支柱产业,机械进口有力地促进了面粉国货企业的发展。1914年~1921年是中国机器面粉工业民族资本大发展时期,1921年资本总额(3286.9万元)迅速赶上并超过外国在华资本(796.3万元)[②b]。1922年至1936年,由于洋粉大量进口,面粉国货企业增长减缓,但平均每年仍有8家以上新建,全国面粉国货企业的生产能力1936年比1921年提高了47%[③b]。从这些情况看,面粉机器的进口大宗,平均每年达200万关两。这些是较先进的设备,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引进用来充实提高自己工厂的生产能力。

      机器进口的全国总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了较显著的增长,1920年前平均不足1000万关两,到30年代迅速增加至4500万关两左右,增长了3.5倍,机器进口在全国进口总值的比重在不断上升。1913年机械进口占总值的1.4%,名列进口商品分类第10位,1936年机械进口占总值的6.4%,名列进口商品分类的第3位。机械进口比重的增长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国货企业规模的扩大。从各口岸机器进口的数值和品种大致可以看出各地工业发展和国货企业分布的概况。上海在1913~1936的机械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平均为43.6%,最低33.41%,最高为60.86%,其分类机械进口在全国的比重纺织机年均约65%,印刷造纸机约75%,电机约50%,动力机约45%,工作母机约35%,农业机械约35%,缝纫针织机约25%[④b]。上海各类机械进口的比重都相当高,说明上海是个综合性的工业中心,国货企业的行业分布也相对较广,其中纺织业和造纸印刷业占全国的比重最大。广州是华南最重要的近代工业城市,1929年“各类机器的进口增长了100%,用外国机器制造生产品:(a)以往需要进口的商品……织花布、手电筒、长或短棉线袜,棉毛短上衣,棉背心,橡胶底棉鞋,长人造丝袜,纸、水泥、风琴、火柴。(b)以往用本国土法生产的物品……花生油,本色布,皮革制品,玻璃珠,电灯泡,米粉。”[⑤b]从中也大致可见广州国货工业的行业分布。天津、汉口、北京、无锡、宁波、杭州、南京、苏州、九江等地机器的进口值相对较大。从机械分类进口值看,纺织、针织、面粉三类机械数值较大,各地国货企业的分布也大致与此吻合。机器设备的进口为广大的国货企业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力,改善了工业生产的条件,促进了国货企业的发展壮大。山东著名的张裕酿酒公司,由南洋货商张弼士创办,其所有设备均重金由国外购进最先进的机器,从而奠定了其产品的质量基础。1915年张裕公司酿制的白兰地、玫瑰香、味美思等酒一举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酒赛会金质奖和最优奖[①c]。张裕葡萄酒一跃而成为国货名品,企业也成为弛名中外的现代化酿酒公司。1921年留美学成的蔡声白被其岳父莫觞清聘任为上海美亚织绸厂经理,蔡氏上任第一件是便是向美国进口当时最先进的阿脱喔特(Atwood)络丝机、并丝机、打线机、克老姆登全铁织机[②c]。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美亚厂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品种不断创新,占领了国内市场,使国外绸缎进口数量有所减少,并走向国际市场,为后来60%的产量出口奠定了基础。美亚厂设备更新,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实力增强,到1938年,美亚厂已发展有10个绸厂,成为上海纺绸业首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