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语文课程长期主要是以一种合科的方式存在,即我们只设置了一门语文课程。然而,语文课程却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目标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广泛性,而且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呈愈发综合之势。这便实际上造成单一的语文课程门类与综合性的语文课程之间的明显落差和矛盾,这一矛盾进而导致语文教学必要科学性的缺失、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正是基于这一把握,本文认为,我国语文课程应该实行必要的分化,即将一门语文课程分化为几门语文课程。那么,当前倡导语文课程的分化究竟有哪些现实意义?又如何对语文课程进行分化?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一、语文课程分化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集中表征。然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外延极为丰富,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涉及语言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众多方面。面对这众多的目标及内容,仅凭一门语文课程,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事实上,当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在阅读课中承担写作教学的任务,将文学当作文章来教等一系列现象,正是暴露出单一的合科式语文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乏力。但若将语文课程进行分化,将单一的合科式的语文课程分化为两门甚至多门语文课程,并由各门语文课程各司其职,分别承担不同的语文课程目标,可为语文素养的不同组成部分提供一个专门的学习领域,进而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 2.有利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前提。“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1]从这一点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素养。 然而,当前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并不如人意,有研究者对在职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经过调查后发现:“在教育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率为38.13%;在语文课程知识方面,通过率为57.22%;在学科知识方面,通过率为60.88%;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通过率为49.95%。”[2]从现实的层面来看,合科式的语文课程导致一篇课文甚至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既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教育、文化素养提升,又要完成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识字写字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等目标,而这些任务往往都只由一名语文教师来承担。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具备相当的广博性。出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考虑,势必又要求语文教师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具备一定的精深性。然而,在时间、个人精力等现实条件下,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既达不到“专”,也达不到“博”。因此,以上调查出现这种结果便也不足为奇。 把合科式的语文课程分化为不同的具体课程,甚至进一步建立“专课专人”的教师上课制度,显然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有重点地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进行有效提升。事实上,这一做法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前已进行了类似的探索:“国文分四班,四五年级同一教科,全校均用集成课本,其授课为同事朱君所担任,而作文等项仆则分任之。”[3] 3.有利于现代语文课程建设 语文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是语文课程建设的一组基本关系。分化注重探究语文课程各个组成部分自身的个性和特殊规律;综合则强调语文课程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就课程结构而言,包括了分科与综合两个方面才是全面的;就学习者的认识结构而言,包括了分化与综合两种方式才是合理的。……课程在今后的发展,仍将在分科与综合这一基本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两种课程也将共同存在。”[4]因此,就整体而言,语文课程应当把实现课程分化与综合作为双重任务。然而,在另一方面,我国现代语文课程是建立在古代以整体性思维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在这一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语文课程主要都是以一种合科式的方式存在。这便导致我国语文课程在课程发展史上缺乏课程分化这一必经阶段,进而造成我们只能、只会、事实上也习惯于只用合科这一种固定思维去把握语文课程,以及从事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这一片面认识对语文课程的全面建设是极为不利的。正由于此,我们应特别强化语文课程的分化,一方面以此弥补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更全面地建设我国现代语文课程。 二、语文课程分化的基本思路 综合把握国内外在语文课程分化上的一些做法,可分别梳理出从语言与文学、阅读与写作、文言与白话三个不同的维度对语文课程进行分化的基本思路。 1.基于语言与文学的维度对语文课程进行分化 语言与文学的维度主要是基于语言学与文学之间的性质差异。语言学是一门科学,文学是一种艺术。性质既然不同,知识体系、课程目标和实施过程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可从语言与文学这一维度对语文课程进行分化。国内不少研究者也主张从语言和文学这一维度对语文课程进行分化。以王尚文教授为代表,他认为“语文即语言和文学”,语文课就是语言文学课。语文课程应当一分为二,即为汉语课和文学课。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在学习苏联母语教育的背景下,也曾将语文课程分化为“汉语”和“文学”两门课程。 从语言与文学这一维度对语文课程进行分化的做法,国外比较典型的有俄罗斯。俄罗斯将母语课程分为《俄语》和《文学》两门。其中,《俄语》的主要课程目标和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较系统的语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言语技能,最终形成一定的语言素养。《文学》的主要任务则为掌握文学方面的知识,能、会感受和体验文学之美,培育与本国文学、世界文学相应的一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