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宁德市蕉城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是原来的宁德县,1999年划归宁德市。本文所指宁德方言系蕉城区方言,蕉城区方言内部存在城乡差异,城关方言也有老派、新派之分,本文记音以城关中年人的新派发音为准,下文简称为宁德方言。 闽东方言分南北两片,南片(侯官片)包括闽江下游地区的福州、闽侯、长乐、连江、罗源、永泰、闽清、古田、屏南、福清、平潭等11个县市。北片(福宁片)包括宁德(即蕉城区)、福安、福鼎、柘荣、霞浦、寿宁、周宁等7个县市。 所谓“变韵”,是指同一个韵母有两种或三种不同的韵母变体,分布在不同的调类。如福州方言有的韵母在阴平、阳平、上声、阳入是一种音值(本韵),而在阴去、阳去、阴入是另一种音值(变韵),从声调来看,这些韵母共同构成一个韵位,呈现为互补分布的关系。但在语流中,变韵调音节作为连读前字时,韵母音值变为本韵音值,在实际语言中,变韵音值的出现以变韵调音节落在连读音节群的末了为必要条件,而本韵音值的出现没有这样的条件限制,本韵调音节在语流中总是保持与单字音一致的韵母音值(陈泽平1998)。例如: (本韵调)单字 连续 (变韵调)单字 连续
这种变韵现象在以福州话为代表的侯官片方言中普遍存在,尽管Norman(1978)早已指出闽东福安、宁德方言存在变韵现象,但闽东北片方言是否存在这种变韵现象仍有过争议。近年来,随着闽东北片方言调查的逐步深化,不少学者(陈泽平、戴黎刚、秋谷裕幸等)都认为若干闽东北片方言如福安、宁德、周宁等方言也存在与闽东南片方言类似的“变韵”现象。 然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变韵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应当给予一致而严谨的定义。所谓变韵,是指就共同平面音韵系统而言,在不同声调的条件下,韵母以互补分布的有定分音形式存在,一旦声调条件改变,则这些有定分音会回归到同一个韵母的形式。 根据以上说明,“变韵”必然存在共时的语音变异,这种变异造成若干韵母在某些调类缺字的现象。而且凡是被视为“变韵:本韵”的两个韵母,必须存在转换关系,凡无法形成转换关系的两个韵母,本文就不视为变韵。 根据上文对闽东方言变韵现象的介绍,变韵基本涉及音节中的两个成分,一是韵母,一是声调。下面是新派的宁德城关方言的声母、韵母及声调系统: 声母15个:
声调7个: 阴平334 上声41 阴去35 阴入23 阳平11 阳去411 阳入54
本文根据宁德方言实际口语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宁德方言的变韵现象进行描述,从而就共时(synchronic)与历时(diachronic)两方面说明宁德方言变韵现象的语言学意义。 本文所用的记音材料是根据第一作者对母语的调查形成的同音字表(未刊稿),发音合作人分别是:冯伦,男,58岁,大学文化程度;池建萍,男,49岁,大学文化程度。 一 宁德方言具备变韵现象的韵母 根据我们的观察及调查所得,宁德方言中发生变韵的韵母音类见下页表一。 下面根据宁德方言今读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的次序,分别举出实例说明丁德方言各韵母变韵的具体情况。为节省篇幅,每一个变韵韵母各声调都只举一个口语常用字来说明。 1.1 宁德方言阴声韵的变韵现象 宁德方言阴声韵中具备变韵与本韵转换关系的韵母共有五个,观察其变韵形式,它们都是由两个元音成分组成的复合元音VE。不过在前字环境中变读为本韵之后,有三个韵母读为单元音,其他两个韵母则仍保持VE结构。
1.1.1 ei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ei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i则是分布于阴平、阳平、阴去、阳去(1、2、5、6、)等四个声调的韵母。ei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脾|开脾|脾气
1.1.2 ou韵母的变韵 在宁德方言中,ou韵母只分布于阳平、阴去与阳去(2、5、6)三个调类,其本韵u则分布于阴平、阳平、阴去、阳去(1、2、5、6)等四个声调。ou韵母的变韵现象如下: 阳平2:图|画图|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