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阿勒泰草原丝绸之路文化的变迁及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粟迎春,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粟迎春(1965—),女,新疆财经大学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

原文出处: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欧亚草原丝绸之路东面与中国相连,西面则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文明相连,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享有“黄金之路”美誉的阿尔泰山是这条通道上的中心之一,也是草原丝路民族文化的摇篮。商贸往来、王朝兴衰、民族迁徙乃至城镇分布与环阿勒泰草原丝路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草原丝绸之路文化的变迁昭示我们,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应重视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主动参与文化交往与交流,将多元文化整合成为能够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力。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5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40(2014)04-0060-07

       一、欧亚草原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在北纬50度附近有一条“欧亚草原路”,它东起蒙古高原而西至黑海沿岸,是横贯欧亚北方草原地带的一条古代交通路线。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巨著《历史》中,曾对这条道路的方位、经过的地区以及这条路线上的贸易活动进行过描述。他认为,约在公元前5世纪,黑海周围是游牧的斯奇提亚人(斯基泰人)的势力范围,黑海沿岸也有不少希腊商人的集居点。他们经游牧人斯基泰人而与东方有着贸易关系。①经过多年的探讨和研究,中外学者对希罗多德的观点不少已趋一致。戴禾、张英莉在《先汉时期的欧亚草原丝路》②一文中通过大量史料阐明,早在公元前6世纪至4世纪,中国丝织品就见于南亚(印度)、西亚(古波斯)和东北亚(苏联阿尔泰等地),并且还传到了遥远的欧洲。

       在法国人L·布尔努瓦所著的《丝绸之路》一书中,有一段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公元前53年,当时的罗马“三头政治”之一的执政官和叙利亚总督克拉苏率军东征,与安息人(波斯人)的军队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战斗。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于正午时分,安息人在阵前突然展开他们鲜艳夺目、令人眼花缭乱的军旗。由于这些军旗耀眼刺目,竟使罗马军团大受惊吓,最终导致大溃败。那些在这次战役中让罗马军团眼花缭乱的、绣金的、色彩斑斓的军旗,历史学家弗罗鲁斯认为就是罗马人前所未见的丝绸织物。数年之后,丝绸在罗马成为最时髦的服装用料。对于罗马人来说,这种来自世界之端的异国织品是令人惊奇的高级奢侈品。丝绸成为西方认识古代中国的窗口,成为东西方世界沟通的最初媒介,而远古时期中国丝绸输入西方的主要路径就是欧亚草原丝绸之路。

       如果说沙漠丝绸之路是西汉中期汉武帝出于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需要,而由张骞出使西域开启的一条东西方联系之路,其主要历史作用是政治性的,那么,草原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则更具文化性。欧亚草原丝绸之路是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要道。公元前5世纪开辟的河西走廊,有力地促进了欧亚大陆之间的商贸文化交流。20世纪前叶在阿尔泰山脉北麓的巴泽雷克古墓,其出土物聚集了亚洲各地文化的精粹,有欧洲风格骑士图案的毛制壁毯,有斯基泰纹饰的马辔以及秦式镜、绣有花鸟图案的中国丝刺绣品等。一般认为,这个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由此亦可推知,东西方文化曾经荟集在这里。

       人类在各个地域产生的物质文明,不是长期囿于孤立、封闭状态,而总是向外寻求联系,并在相互交往中得以发展。草原丝绸之路从本意上看是指一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但商品交换的附加效应势必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草原丝绸之路正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与桥梁。2002年在古城西安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上,北京大学考古系李水城教授指出:“许多人把公元前138年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起点。在官方交流正式确立前,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民间交流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经存在了。”③李水城教授以权杖为例说明东西器具间的“相似”很可能是外来文化因子与本地文化接触后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现在欧亚各国博物馆中游牧民族出土器物具有的高度一致性,也说明了这条通道在早期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二、金山银水:草原民族文化的摇篮

       欧亚草原通道的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考古学资料表明,在北纬40度~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有一条东起蒙古高原,向西经过南西伯利亚和中亚北部进入黑海北岸的南俄草原,直达喀尔巴阡山脉的狭长草原地带,这里除了局部有丘陵外,地势比较平坦,生态环境比较一致,适宜游牧民族或部族的生活。④这条天然的草原通道,向西可以连接中亚和东欧,向东南可以通往中国的中原地区。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经济互补、相依相生的关系,成为维系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几十年来的诸多考古发现与研究表明,早在青铜时代,这条通道就已经是许多游牧民族或部族往来于东西方之间游牧地的必经之路。

       在亚欧草原通道中开发最早的,是由漠北大草原经由阿尔泰山向西延伸的路线。它位于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组成的亚洲草原东段,其中阿尔泰山享有“黄金之路”的美誉。哈德斯在《中国阿尔泰古代草原丝路》一文中,根据文献记载和本人的实地调查,对阿勒泰草原丝绸之路各路段(干线)进行了颇为详细的介绍。⑤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一路奔流,滋润着阿勒泰地区的土地,它们流经的地区被称为“阿尔泰山脉南麓的两河流域”。“金山”和“银水”分别代表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阿尔泰”在蒙古语中意为“黄金”,“额尔齐斯”在突厥语中意为“水流湍急”。独特的地理地貌塑造着阿勒泰地区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这里水草丰美,自然条件优越,是许多古代游牧民族的发祥地。

       新疆文物考古所专家张平曾经考察过这条草原通道,他认为地处亚欧草原通道东段的阿勒泰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自古以来就是草原居民迁徙、角逐、逗留的历史大舞台,被称作草原民族文化的摇篮,蕴含着丰富的岩画、鹿石、墓地石人、石堆墓、石围墓、石棺墓等古代文化遗迹。⑥生发在这里的文化,虽然形态各异,但都以草原为共同载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与统一性。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游牧民族是传承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新疆阿尔泰草原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对开通和繁荣草原丝绸之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