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体制改革: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

作者简介:
王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教授;徐晋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

原文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内容提要:

中国已经遭遇到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中国化石能源储量有限,能源供应长期紧张,但能源利用却相当粗放浪费,且高度依赖于煤炭,导致大气污染问题日趋恶化,不断逼近环境容量和民众忍耐的极限。中国能源领域的改革如果能够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性垄断,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再由市场形成价格,适时取消竞争性领域的价格管制,政府的外部性管制及时跟进,就能为中国能源发展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也将为中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
复印期号:2014 年 10 期

字号:

       中国能源问题

       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实际GDP年均增长9.9%,经济总量全球排名从第十位跃至第二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人口大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但是,中国当前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美国的12%。放眼未来,中国还有巨大潜力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技术学习和模仿,拉近与高收入国家的距离。即便以人均GDP达到美国2012年50%的水平计,中国未来经济总量也极有可能超过美国,突破20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面临挑战和约束。尤为突出的是,中国已经遭遇到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那就是中国能源发展长期受到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制约。

       (一)总量问题

       中国能源供应长期紧张,总量问题突显。中国经济三十多年高速增长的背后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每年能源总消费量从5.7亿吨标准煤到36亿吨标准煤,增长了5.3倍。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人均所得的提高,能源消费总量预计还将持续大幅度增长。

       但是,中国能源储量有限,能源供应长期紧张。电荒、煤荒、油荒、气荒等能源短缺现象时有发生。1980年以来,中国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采比一直呈下降趋势。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分别为34亿吨、145亿吨和790亿吨标准煤,储采比分别为11年、29年和31年。①中国在1993年和2006年分别成为石油和天然气净进口国,且进口占比持续上升。2012年,原油和天然气净进口量分别占国内总消费量的56%和27%。②

       (二)结构问题

       中国能源消费长期过度依赖于煤炭,结构问题难以改善。相比于石油和天然气,煤炭的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因此1978年以来,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70%左右。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接近37亿吨,超过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50%;燃煤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8%;煤炭运输约占全国铁路货运总量的58%。③相比之下,天然气和包括核电、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在内的非化石清洁能源供应虽然持续增长,但能源消费占比仅为5%和9%左右。

       (三)环境问题

       中国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煤炭和石油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2.5]等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中国8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67%的氮氧化物排放量、70%的烟尘排放量以及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来自于燃煤。④汽柴油燃烧所形成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则已构成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目前,中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总量已长期高居世界第一位。

       日益加剧的大气污染对中国居民产生严重的健康危害。有研究表明:早在2003年,中国因大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成本占到GDP的1.16%~3.8%;因为中国淮河以北长期在冬季使用燃煤供暖,由煤燃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导致北方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下降5.5年。⑤整个社会已经为能源的环境污染问题付出了相当高昂的代价。

       同样严峻的是,2002年以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快速上升,年均增长9%。201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全球总量的26.7%,远超排名第二的美国(16.8%)和第三的印度(5.3%)。⑥即便不考虑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潜在的危害,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国际压力亦将空前巨大。

      

       综上可见,能源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国当前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最核心问题。而高度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之所以成为能源发展的问题也正是因为环境问题的存在所致。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经济体中,中国化石能源储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如果以相对量——每单位GDP对应的化石能源储量——进行衡量,中国化石能源储量的相对丰富程度也仅次于俄罗斯、印度和美国。但是,中国每单位GDP能耗却远高于俄罗斯和印度以外的主要经济体,是日本、意大利和英国的4倍,德国和法国的3.5倍,美国和巴西的2.5倍左右,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储量和能耗数据对比的巨大反差表明,中国能源发展的总量约束,不是来自储量过低,而是来自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导致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从能源结构上来看,中国煤炭占能源总消费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而天然气比例则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非化石能源比例则低于除日本和印度外的主要经济体。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美国的经济总量和化石能源储量都两倍于中国,煤炭占化石能源总储量的比例也同样高达90%左右。⑦但是,美国的能源消费,不但总量低于中国,而且煤炭占比只有20%,远低于中国68%的高比例,非化石能源占比则比中国高出近44%的水平,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加上天然气)占比更是3倍于中国。

       显然,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在于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通过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比例。但是,中国经济虽在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基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能源领域却长期保留着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其中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市场高度行政垄断、价格严格管制,严重阻碍了稀缺的能源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