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业史研究始于19世纪晚期,坎宁安的《英国工商业的增长》是该领域的奠基之作。①不过,更重要研究出现在20世纪以后,1913年萨尔兹曼出版的《中世纪英国工业》②成为引领中世纪工业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一个世纪以来,经过工业史、经济史、技术史和经济社会史等不同领域学者的努力,中世纪西欧工业史研究获得长足进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③揭示出某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发展趋势。本文拟从技术、资本和利润三个方面探讨中世纪西欧工业生产的变化,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中世纪西欧推广和发明了许多节省劳动力的技术,各种自然能源(包括牲畜、水力和风力)被用来代替人的劳动。正如布洛克所言,中世纪所有技术进步都体现出向着更有效地使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自然力的进步,因此节省了人的劳动或得到更多回报。④怀特也指出,从12世纪甚至11世纪起,在需要大量动力或者所需要的操作非常简单和单调以至于人力可以被机器取代的地方,非人工能源迅速代替了人力。中世纪后半期的主要成就并非主教堂及其叙事诗或经院哲学。中世纪在历史上最早建立起这样一种复杂文明:它依靠的不是汗流浃背的奴隶或苦力的脊背,而主要是非人工动力。⑤与畜力(主要是马,如马拉磨、马拉车)相比,水力和风力在中世纪工业中的使用更加广泛,涉及碾磨、漂洗和冶铁等行业或工序,被视为中世纪工业技术进步的象征。 利用水力和风力来节省劳动力的工业技术是从水力磨坊(watermill)开始的,“尽管水力磨坊的发明出现在古代,但它的真正扩张直到中世纪才发生”⑥。研究表明,罗马帝国后期已经家喻户晓的水力碾磨技术在中世纪早期得到广泛传播,水力磨坊取代了人力推动的石头或磨盘(手推磨)磨面。如果说日耳曼人在民族大迁徙中还用马车拉着磨面用的石头,那么他们定居后颁布的法律表明,他们娴熟地使用水力磨坊,禁止在建筑磨坊时改变河道,保护磨坊免遭蓄意破坏和洪水冲毁。墨洛温王朝时期水力磨坊在西欧各地传播开来。例如,洛什(Loches)修道院的修道士在厄修斯当院长时修复了因德尔河(Indre)上的一座水力磨坊,建设了大坝、水闸和泄洪道,引起一个富裕的西哥特人的嫉妒。后者建造了另一座水力磨坊,改变了用来为该修道院磨坊提供动力的河道。墨洛温王朝的宫廷诗人图纳图斯描写了位于摩泽尔河(Moselle)上的尼塞乌斯主教庄园的水力磨坊:水流沿着沟渠从山上流淌下来,为水力磨坊提供动力,为当地居民碾磨小麦。634年起草的有钱人格里莫的遗嘱表明,他在克吕纳河(Crusne)上拥有4座水力磨坊。⑦加洛林王朝时期修道院是磨坊建设的主要发起人和建设者,在公元八九世纪不少修道院拥有十几座至几十座水力磨坊。⑧不过,加洛林王朝时期水力磨坊为数尚少。杜哈德反对过高估计当时水力磨坊的传播,因为直到10世纪初,圣伯林修道院位于圣欧默(Saint-Omer)地产的修道士看见水力磨坊时仍感到惊奇,10世纪时德意志的谷物尚由手工碾磨。⑨圣西奎耶(St.Riquier)修道院获赠的三十余个村庄中只有一打拥有水力磨坊。⑩不列颠的情况更糟,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导致水力磨坊一度消失。埃塞尔伯特的法律表明,肯特的国王们让女奴隶磨面,他们的臣民们也是如此。直到8世纪奴隶供应减少与价格攀升,水力磨坊作为补救措施才开始逐步代替人力磨面。公元762年坎特伯雷修道院的一份特许状记录了位于查特(Chart)的一座水力磨坊,这是目前所知英格兰最早的中世纪水力磨坊。814年该地的同一座或者另一座水力磨坊也被记录在案。此后,水力磨坊成为肯特王国大地产的常用设施,并从东南部传播到英格兰各地。(11) 11世纪中叶水力磨坊数量迅速增加,《末日审判书》中记载了6000座磨坊,因而到1086年,英格兰平均每46户农民家庭使用一座水力磨坊。9世纪中期和1080年,法国北部的皮卡第(Picardy)建设了40座新磨坊,1080—1125年又兴建了另外40座新磨坊。此后,该地区的新磨坊增长更快,50年内达到245座。(12)金佩尔认为,11世纪至14世纪初水力磨坊出现惊人增长,令古代社会相形见绌。例如,在罗贝克河(Robec)两岸,10世纪只有2座磨坊,11世纪4座,13世纪10座,14世纪初达到12座。法国的奥布省(the department of I'Aube)11世纪时拥有14座水力磨坊,12世纪60座,13世纪达到二百余座。(13)在那些自然条件不适宜建造水力磨坊的地方,12世纪时又发明了风力磨坊(windmill)。与水力磨坊不同,风力磨坊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照常工作,因而在北欧平原建造极为普遍。13世纪佛兰德尔西部城市伊普尔(Ypres)拥有120座风力磨坊。(14)南欧的河流夏季水量较小,风力磨坊也较为流行。(15)1300年,英格兰已建成4000座风力磨坊。风力磨坊在英格兰东部十分流行,当地适宜为水力磨坊提供动力的河流较为匮乏;相反,在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北部和西部则较少建设风力磨坊。(16)风力磨坊的发明刺激了新一轮的磨坊建设热潮,以英格兰为例,1300年英格兰的水力和风力磨坊总数大概超过1万座,增加的部分中既有水力磨坊,也有12世纪后期引进的风力磨坊和漂洗机。(17)由此,12世纪末到13世纪,磨坊基本得到普及。诚如贝内特所说:“我们有把握认为,当时每个村庄(以及几乎每个庄园)都有一个或多个碾磨各种谷物的磨坊,除非是领主为了私利,都要求将谷物集中在一个磨坊里碾磨,以此来减少成本。”(18)怀特也证实:“在整个中世纪里水车比教堂更加普遍。”(19)1300年,英格兰仅有20%的谷物继续依赖手推磨和马拉磨碾磨,而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则完成80%。(20)换言之,13世纪时机器磨面已经取得压倒性优势,4/5的谷物由机器碾磨。 水力和风力磨坊的普及离不开领主的提倡甚至强迫,但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因素所致。机器碾磨可以节省劳动力。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奴隶制虽然继续存在,但逐渐衰落,并在9世纪进入低谷,水力从此变得重要起来。(21)布洛克早已指出:中世纪早期使用畜力和水力的技术并驾齐驱,二者都是为了节省劳动力。因此,奴隶制的衰落更可能是导致技术革命的原因,这些技术反过来又对社会结构产生强烈影响。(22)中世纪中期,磨坊在西欧各地迅速得到普及,农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功不可没。例如,11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非农业劳动,没有足够时间使用手推磨磨面。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他们拥有了更好的储存设施存放较多面粉。机器磨面也提高了面粉质量,有利于健康等。因而与手推磨相比,农民更愿意选择商业性碾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