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51
分类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2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课标中有关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阶段目标、具体教学建议部分对综合性学习做了具体阐述。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关于综合性学习有如下要求: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学习的具体教学建议有: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2.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3.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4.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5.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

      综合性学习要求课堂形态发生适应性改变

      赵福楼在《走向综合的语文学习与课堂形态的适应性改变》一文中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溯源,认为综合性学习源自语文实践,应该是基于学科应用和语文实践的学习理念,打通学生课内外学习空间,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综合应用自主、引领、合作等学习方式,而使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素养和获得“听、说、读、写、思”诸多能力综合发展的一种学习形态。综合性学习要求课堂形态发生适应性改变,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将带来一些积极的变化:1.课堂演变为学堂,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因此课堂表现出“学习”特征。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由听讲变为参与活动,因此课堂表现出“活动”特征。3.综合性学习多用问题启动,学生围绕问题作探究,因此课堂表现出“探究”特征。4.学生主体活动的成果需要群体验证和交流,因此课堂表现出“合作”特征。5.教师因学施教,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课堂表现出“回馈”特征。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11.11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