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体经验价值辨正与实践突破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武汉 430079;方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内容提要:

对教师的研究,如果失去了教师自身个人经验的滋养,注定会沦为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书面模型和御用话语。只有循着教师个体经验本身的价值向度,才可能完整理解教师的具体改革实践行动。在闹哄哄的改革声浪中,教师个体经验运用存在功利思维过重、“茧式”意识主导、理论培训灌输、跟风时髦滥觞的弊病。就当前教师的个体改革实践而言,唤醒自组织意识整合自我经验,慎重借鉴移植他者个体经验,自觉反思防止经验固化,正视失败教训从中淬炼经验,应成为教师突破自身经验的四个着力点。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1 年 08 期

字号:

      当前的教师研究,虚虚浮浮地“说”者众,实实在在地“做”者寡;“实践场景置之于外,理论建构形同隔岸观火。”[1]与教师自身成长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和意见,在研究者和教师之间缺乏合适的渠道加以沟通。一方面,我们时时谈论教师,把教师视为教育改革引路人,另一方面,我们又常常忘记教师成长发展的本义,把某些硬性规定、僵化理论视为教师实现成长的内容。如此这般,我们越是谈论教师,教师就离具体的教育改革现场越远。殊不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本质上是自我导向、自我驱动的结果,对教师的研究,如果失去了教师自身个体经验的滋养,就会沦为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书面模型和御用话语。因此,教师的个体经验理应得以“本然”地显现,以滋养当下表面繁荣实则贫乏的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

      一、教师个体经验语义分解

      从当前众所公认的语义解读来看,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教师个体经验”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所谓“经验”,不是仅仅指成功的“体验”,它也包括失败的“教训”,它不是作为“教训”的对立面而存在的所谓“经验”,其实质是教师个人的成长路程和发展经历;二是教师个体经验不是无所不包、没有选择的发展经历,它特别是指一些具有独特性的、富含教育价值和教育意蕴的教师个人体验和感悟;三是教师个体经验是开放的、包容的、没有定型并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它不强调自身的普适性。教师的个体经验静态上是教师个体在教育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与行动图式;动态上则是教师在自身的日常教学及生活实践中,通过学习、交流与实践,不断反思、体悟的生成过程。

      从更深层次的理论视角来思考,教师的个体经验,既是教师为了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适应周遭环境的持续过程,也是教师“企图把所获得的知识统一起来,形成持久的性向和态度”[2]的过程。它是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基础,意味着教师与周遭环境之间的持续动态交流,因此是直接的、第一性的。这种经验观承认教师是人的存在与教育性存在的统一,注重对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经验进行直接而即时的报告,而“不太关注用内部效度最大化的方法对因果假设进行检验;相反,它要考察的是随波逐流于日常的、自发的行为洪流中的某一特定心理过程或现象”。[3]诺尔斯也指出,个体经验是教师用以说明自己个性及与他人不同之处的依据,也是教师参与教育情境、判断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正因为如此,当教师的个体经验遭到拒绝、否定或贬低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被拒绝的实际上是他们自己”[4]。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教师个体经验是一种生命性、历史性和境遇性的存在。在教育生涯中,教师“经历”了某些事件,“体验”了某种情感,“总结”出了某类知识、技能和心得,经过自身教育实践的反复淘选,选取其中的某些部分,构成了教师自身的核心经验体系。然而,这并不是说经验体系的形成便是终结,而是说教师形成了一个由自己的选择组成的价值形式来支持其个体经验。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教师的个体经验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种变化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当教师主动地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观察,时刻准备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模式以求更正时,其教学经验便会良性发展循环下去;而如果教师失去了主动,选择了被动,那么就选择了漠视、抵制并表现出不适应,个体经验则可能成为教师不断瓦解自己教育生活的利器。

      二、教师个体经验价值辨正

      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理性知识的功用往往是有限的(只是我们习惯忽视其有限性),任何个人、群体或机构,都不可能准确预知广泛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变革最终能否成功,因此,那些试图用纯粹理性的、周密组织的或强势政府的全盘计划操控教师课堂教学的种种改革理论,其合理性值得怀疑。[5]怀疑的要点在于,理性的有限性使改革不能仅仅依据理性去设计、建构某种教师教学秩序;教学秩序的重构,还需要尊重教师的习惯、习俗、风格等个体经验因素。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教师个体经验内含教育改革意蕴。真正的教育变革,不在于理论与口号的新颖,而在于教师日常教育实践的改变。布迪厄认为,实践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总是按照一种“合情合理”的策略进行的,这种策略既不是对外部环境的机械反应,也不是某种理性的盘算、自由的筹划,而是个体在特定的生活与实践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它就是个体经验。[6]按照布迪厄的理论,个体经验作为教师个体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与行动图式,即是教师日常教育实践中的“惯习”,这种“惯习”不仅制约着教师当前的教学活动,而且还预示着个体在未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应方式,成为个体在宏观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潜在指导模式。

      其次,教师的个体经验内含丰富价值体验。教师个体经验为教师提供教育生活价值理解并引导教师形成自我成长的价值序列。一方面,面对超越于个人的普遍事物,教师借助自身经验理解其个人与普遍事物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在各种关系的体验中获得教育生活启示,从而使自己得到导引。[7]显见,教师个体经验代表着一个教师对自身教育生涯的解读。一个教师最值得珍惜、最能够反映和代表他教育生涯价值的恐怕就是他那些值得挖掘、提炼的优秀教学经验。追溯教师的成长,从青涩的新教师到成长为学校带头人、名师乃至专家,亦不外乎一个不断积累并刷新个体经验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