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启示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亚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出处:
经济学动态

内容提要:

经济周期问题是现代经济运行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现象,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汲取了数千年间有关经济周期问题的思想元素。研究表明,尽管中国古代经济周期的实证数据尚不完善,但有关经济周期的理论和思想十分丰富,既有经济周期循环的直观描述,也有应对经济萧条的具体措施。中国古代经济周期的形成及特征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解释,其中相关的政策应对措施对今天的反周期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1 年 06 期

字号:

      一、引言

      自从1862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lement Juglar)发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系统而深入的研究。1907年的美国金融恐慌、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1996年的日本楼市泡沫、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7年开始席卷欧美各国的次贷危机,使得人们对于经济周期现象愈加关注。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链条的重要一环。与此同时,世界性或区域性的经济危机也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走势。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从理论依据和工具方法上来看,几乎都是以西方已有的经济周期理论作为基础,且重点关注经济市场化之后(1978年- )的中国经济周期现象。本文集中研究了中国古代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问题。

      二、从自然观到世界观:中国古代经济周期思想的哲学基础与模型描述

      (一)《易经》中关于经济周期概念的原始模型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传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古人认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①《易经》囊括了天、地、人间的一切知识,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汇。从功用上讲,《易经》是一本“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周期概念虽然没有进入古人的视野,但事实上,经济周期作为一种规律性极强的社会现象,的确可以在《易经》中找到相应的描述和解释。

      《易经》的第一卦是“乾卦”,内容如下——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比照爻辞,可将经济周期对应地解释为——“潜龙勿用”,指经济处于低谷或萧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事都较为困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指经济开始复苏,有作为的人抓住机会能成就大业;“君子终日乾乾”,指在整个复苏阶段,思想上要保持刚健振作,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松懈,看准目标,积极努力又谨慎小心,这样即使遇到一些风险,也不会有大害;“或跃在渊”,指在经济由低谷走向复苏的阶段,是一个上升期,社会平均利润率高,几乎各种事业都会十分顺利;“飞龙在天”,指经济最繁荣的阶段,经常出现伟大的人物;“亢龙有悔”,指经济周期的衰退期,物极必反;“见群龙无首”,指经济极盛时期容易出现垄断,进入衰退之后,垄断解体,出现自由竞争的格局,这反而是利好象征。

      很明显,从“初九”到“用九”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状态循环,有收缩和扩张的特征,也有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阶段。这种解释看似牵强,实际上在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上是完全一致的,与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也是相符的。

      有学者认为,②“时”是《易经》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要随时变化和与时俱进。《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一卦的“卦时”。一卦六爻,每一爻都有一爻的“爻时”。不同的“卦时”和“爻时”都处于某种周期性循环的特定阶段。除了“乾卦”之外,《易经》其他各卦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周期现象进行解释。

      

      图1 《易经》的经济周期原始模型

      (二)《道德经》中的自然主义及其周期转化思想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另一部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经典著作,产生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此书不仅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而且还被后人奉为道教的基本典籍之一。《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主张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例如:“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第二章)在《道德经》中,万事万物不仅是对立的,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揭示了事物互相对立、依存又互相转化的规律。

      在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中,“繁荣”与“萧条”是一对相反的矛盾,“衰退”与“复苏”是另一对相反的矛盾。但是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能长期保持,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必然会向下一个阶段发展演进。当由繁荣到衰退到萧条再到复苏完成一个循环之后,会接着向下一个循环发展演进。这同老子《道德经》里的观点有近似之处。

      (三)“丰欠循环”的12年短周期模型

      “太阳黑子”论(杰文斯(W.Jevons),1875)是西方早期经济周期理论最有特点的代表性学说。该学说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认为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进而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11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11年一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