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中政治资源的重构与整合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自强(1981.10~),男,四川宜宾人,硕士,贵州民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与行政学基本理论研究。

原文出处:
昆明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MF1
分类名称:体制改革
复印期号:201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和成绩,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应该指出的是,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也面临诸多条件的制约和发展的困境,需要对其进行解读和阐释。通过回顾其发展的历程,对照其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如果要继续深入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就有必要从政治资源视角进行反思,探讨其出现困境的内在原因,并有效集聚起所需政治资源,重建适宜的政治生态。

      一、反思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基于政治资源视角的观察

      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目前学界关注较多和研究较为深入的焦点问题。对此,已经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产生,其研究的角度也广泛地涉及到政治学、行政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成果,如王沪宁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徐勇的《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王铭铭的《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肖唐镖的《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吴毅的《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于建嵘的《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季丽新的《中国乡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这些研究无疑为考察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

      但是,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从村民自治、人物思想、政治行为、经济根源、宗族势力、政治文化等角度考察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较多,而从政治资源角度考察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较少。并且,对于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困境的反思,无论是从乡村民主建设的自身问题,还是从外部的宗族势力、封建主义残余、短缺财政、经济根源、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阐释来看,这些不同视野和不同理论解释对于准确把握乡村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是不够的,对于揭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困境的症结也是不够深入的。而政治资源视角对于把握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困境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进路。因此,十分有必要从政治资源角度对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进行观察。

      对于政治资源的含义,美国学者罗伯特·达尔认为:“政治资源是一个人可以用于影响他人行为的手段。因而政治资源包括金钱、信息、食物、武力威胁、职业、友谊、社会地位、立法权、投票以及形形色色的其他东西。”① 而国内学者则侧重从国家或政治共同体意义上对政治资源进行界定,认为:“政治资源是指能够使政治行为主体对政治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政治变迁、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政治发展的物质与非物质因素的总和。”②

      对于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如村民难以掌握村委会内部情况,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困难重重③,或者是“乡政村治”造成权责分界不清和权力运行中的体制摩擦④ 等,均可以从政治资源角度进行现象还原并做出相应解释。因此,现有政治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政治资源的流失和政治资源的供给不足,才使得乡村民主政治建设面临难题和困境。究其实质而言,乡村民主政治建设遭遇的是政治资源困境。这具体表现为:

      第一,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文化资源贫乏。就其含义而言,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⑤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政治判断等方面内容。由于传统,中国社会长期处在专制主义王权统治之下,乡村社会中的臣民心态和权力本位思想也就较为严重,并积淀到该社会群体的集体意识的深层结构之中,这样就缺乏对于民主架构和民主程序的基本理念和政治认知,对于民主运行机制缺乏亲和性的政治情感,也就难以在政治生活中形成健全而理性的政治判断。传统家长制作风较为盛行的乡村社会,也就难以产生对不同意见宽容的政治心理,而对现代民主政治而言,容忍不同意见的政治文化构成了其基本条件。⑥ 因此,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或者是公民文化等政治文化资源就显得较为贫乏,不能为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充足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认同资源。同时,政治文化资源的贫乏也不能使得民主政治运行获得意识形态资源的支持和伦理道德资源的支撑。

      第二,乡村民主政治运行的制度性资源不足。制度作为一种稳定的、不断重复的、受到尊重的行为模式,制度性资源也就成为了设置和巩固民主体制的保障性资源。对于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来说,目前现有的制度性资源,主要有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乡村民主政治运行中,基层民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条件,也是其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民主政治实践的基石。因此,制度性资源是政治资源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最基本的支撑力量。然而,对于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来说,制度性资源是处于不足状态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中所涌现的贿选、两委关系紧张、暗箱操作、党政关系不顺、村自治组织内部运转机制不协调等现象,均与制度性资源不足、制度安排不合理和制度设置不健全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来说,民主权利的落实和民主权力的制约,以及民主机制的运行均需要详尽而细致的政治制度做出规定和安排,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民主政治的健康有序运行,才能在分歧与一致之间达成政治妥协和进行理性博弈。显然,现有制度性政治资源对于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来说,还有较多需要进行健全和完善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