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一所学校所创造的好的教学制度及课堂生态能极大地刷新指令型课程与教学的旧貌,极大地解放学生被束缚的学习热情、智慧和欲待迸发的创造力。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可以说,在杜郎口的课堂中,学生的言语表达欲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长期失落的话语权得到了真正的回归。 一、课堂人际关系:合作学习,释放表达欲 从社会学角度看,课堂本身是一个小社会,它首先是一个正式的社会活动场,然后才是一个教育活动场,我们可以用“课堂社会”这个新视角去看待学校的课堂教学[1]。过去,我们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着课程,现在则可以说学生其实是在课堂这个社会场域中亲历着生活,体验着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杜郎口模式则在颠覆并重构着这一切,其实质可以说是一种创生型课程范式,隐含在其中的是消解了指令型课程范式的后现代课程观。这种由指令型课程范式向创生型课程范式的实质转换,旨在重塑课程主体、充分释放教学主体(尤其是学习主体)的灵性智慧和自由创新精神,使课程价值重心从学科内容本位转向人本位,转向个体生命本位,从而释放学习者的表达欲。 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输入适量学生没有掌握的信息和知识,经过学生的内部“加工”,会外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教师输入过多的信息到课堂,必然引起课堂生态的失衡。为了达到新的平衡,必然要求师生调整教与学,让学生在输入信息与知识后能经过咀嚼、消化,然后输出他们的加工后产物,以促成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与稳定。杜郎口中学实行“三、三、六”(10+35)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学校要求45分钟的课堂中,教师引导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 就以展示课《醉翁亭记》为例,上课伊始,同学们激烈地讨论着关于课文的几个问题,几分钟后,部分学生拥到黑板前,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最上方,然后将题目的答案一一写上。在当地,这叫“爬黑板”。没有“爬黑板”的学生在座位上自己读书,有个别学生蹲在教室地板上书写。接着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讲解,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讲错的或有争议的地方,同学们会当场指出来,然后由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实在无法定论的,教师适时地点拨一下。一位同学提议让大家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写四季的诗词,顿时,整个教室呈现出一个充满竞争、个性张扬的场面。孩子们的发言异常响亮,像是喊出来的,无一例外饱蘸了热情和自信。有时候会同时站起来好几个人,同时响起几个声音,老师也不制止,谁的声音响亮谁就获得了发言权,所以发言声此起彼伏。听到精彩的发言时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给予掌声,还有学生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点评…… 有人讥笑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课堂乱了,学生反了,到处都是黑板了,老师也不管了,教学质量危险了”。但面对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实是课堂活了,学生会学了,整个课堂上洋溢着学习的快乐。这些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竟然有这样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竟然是这样快乐积极、充满自信,他们的个性竟然可以这样张扬!该堂课后,笔者曾问很多学生“累不累”,大多数学生回答:“不累,很有趣。”“回答不上问题来才累,我很自信。”这样的话语恐怕在指令型课程下是很少能够听到的,正因杜郎口的课堂取消了上下位的灌输,这就消弭了师生人格尊卑的藩篱和课程进展的严格边界,释放了学生的心智,使之在广阔的课程空间漫游,变求知的困苦为求索的乐趣,变学习的负累为生命的享受。 二、课堂价值指向:表达个性,解放创造力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给课堂这个展开教学行为的平台带来了巨大变化。学生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权,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材料,学习什么,均由自己作主。学习过程发生了由“灌输式”向“超市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由“一言堂”变成了“百家争鸣”,“精英式”的学习变成了“全员式”的参与。这就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在这里,教师要“信任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变“讲”为“导”,使课堂成为享受快乐的殿堂,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让学生有效行使话语权,释放表达欲,充分表现个性。学生话语权应包括自主选择权、自由表达权、质疑与辩论权、出错权与被认可权、评价权等等。而在现今大多数的课堂中,这些权利能得到保障的学生恐怕是屈指可数的。当然,话语权的保障在于让学生“会说”。杜郎口中学的“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预习课上,教师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做预习笔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杜郎口中学把孩子们的豪情壮志带进了教室,把学生的自信融入了课堂。 从心理学角度看,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有表现的机会,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本班不可缺少的主角。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杜郎口中学找到了一条可行而有意义的路子,那就是该校校长所说的“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之间有观点的碰撞,才会擦出美丽的火花,正所谓“你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您一份惊喜”。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能力是极强的。他们没有农村学生常有的那种不敢大声讲话、不敢表现自己的羞涩感和怯懦感。他们一个个都被激活了,每一个人都充满自信,他们喜欢学习,乐于表达。这样的学生,相信他们走上社会也会充满信心和勇气。可以说,全世界每一种成功的教育体制都证明了并继续证明着:自尊的重要性超过课程内容的重要性。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体验,才能让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和亲身体验的美妙感受,最后享受源自心灵的表达的愉悦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