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更具系统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伍学明,湖北省松滋市八宝初级中学 434200

原文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51
分类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虽然对于作文教学讨论不断,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少有针对性,更无系统性;更多的教师则是跟着中考指挥棒走,七年级开始就瞄准中考作文,求快捷,往往又欲速不达。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形成作文教学的系统性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出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在初中三个年级段分设专题、话题、主题三个层级,进行有序指导。

      一、分专题,对学生进行规范化作文训练

      规范化作文,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得规范,有文体意识、语法意识,能够进行一般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作文中做到有对象、有思路、有重点。对于作文的规范化训练,多数教师一直比较忽视,主要是认为那些知识性的要求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对提高作文水平帮助不大,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费时间。还有现行人教版教材也有这种思想体现,写作部分除了话题设计外,几乎没有作文的指导和要求。这些因素使得作文知识教学淡化所带来的问题越发突出,学生作文当中的通病如缺少集中的思想、远离现实生活、缺乏应有的章法、文体不清、病态语言皆是等问题,应该归咎于作文的规范化训练不够。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学生基本是在同一个水平线的目标上作文,没有体现出作文的发展规律。

      我认为,学生进入初中阶段,首要的是进行作文的规范化训练。教师应根据作文构成的基本要素,设计成多个训练系列,如“表达方式”“记叙要素”“记叙顺序”“文章结构”等。笔者曾就表达方式这一知识点组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颇有收获。第一步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感受,让学生对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建立印象。第二步选取教材中多个片段让学生辨识,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第三步对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分析,这一步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并非知道了表达方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运用于作文。通过对教材范例的分析,我和学生归类出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多种方法,如“叙述+描写”“描写+抒情”“叙述+议论”“议论+叙述”“抒情+议论”等。作文中很少单独使用一种表述方式,但综合运用中如何让作文不显杂糅,技巧就在其中。第四步进行片段训练,在实践中学会表达方式的运用。通过训练,学生大都对表达方式有了鲜明的认识,作文文体意识慢慢建立起来。这一阶段是带领学生入格的过程,重在让学生了解作文的基本构成、基本表达、基本技巧,指导学生读大量的经典作品,像香菱学诗的初级阶段一样,在大量的阅读中去揣摩体会。值得提醒的是,写作知识的要求是死的,只有把这些知识升华为学生的智慧才能有助于写作,这需要教师事先对课堂教学作精心设计,不要只是概念化地讲解和传授。

      二、分话题,对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训练

      生活化作文,要求作文能再现生活,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能够把生活与作文自然联系起来,作文即生活。没有生活气息、没有贴近自我心灵、没有思想,成为当下中学生作文的通病。“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缺少生活体验,而是缺少生活作文意识。为什么学生对身边事件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一方面因为他们对生活缺少感情的投入,缺少一份感恩的心,缺少一份关注和留意;另一方面,学生觉得这些事情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不自觉地把作文与生活隔离开了。很少有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真实表达就是作文。2006年冰心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妈妈回来了》只有107字,讲述的事情再细微不过,但因为真实,因为真情,所以获得好评。旧教材里有一篇《摆渡》的文章,作家梁晓声通过讲述一个四人渡河的故事告诉读者也警示自己,作家最不可丢掉的就是真情。生活化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体察身边的事,哪怕小到一片落叶在风中摇曳,只要学生能带着感情去揣摩,就一定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味。

      八年级作文教学分话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就是要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生活世界中,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敏锐度。教学活动中,重在引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有一位老师作“妙笔生花写场面”的作文指导,先让学生根据回忆写运动会场面,学生大都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写。接下来教师播放一段自录的学校运动会中本班学生参与“拔河比赛”场面的录像。录像播放出来,同学们兴趣来了,越看越兴奋,竟要求播放了三遍。然后,教师让学生们复述看到的场面,再让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复述,让他们抓住特点、氛围来复述。一层层的推进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观察的角度,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学到了捕捉亮点的技巧,更学会了如何用自己有情有味的语言来表述。同样的内容,从无话可说到说不完的话,原因在于学生内心世界由沉睡而苏醒。这种体验情景的设置,唤醒了学生对身边事情的感受,促进学生内心世界同生活世界的互动与融合。感受的过程就是作文生成的过程,作文最后只是把内心书面化而已。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精力给学生营造更多的生活情景加以体验,但作文的关键就在于唤醒生活的感受,唤醒了学生,作文的泉水就会长流不断。

      三、分主题,对学生进行生命化作文训练

      生命化作文,要求作者能够在文中审视自己,审视他人,文中不仅能见“我形”,更能见“我心”,作文能表现出个体的生命价值观。生命化作文,并非以生命为话题,而是作文中有发乎生命内心的智慧表达。作文的价值,在于学生独特的感悟。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曾经创下带班两年,学生发表作文200多篇的记录。他提出:作文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作文是体验写作价值和尊严的生命化行为。作文不是和学生成长无关的纯粹的写作技能的训练,而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和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我常想,为什么学生讨厌作文、害怕作文,因为我们一直以考试的标准、个人的喜好来“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所谓不正确的写作行为,这并非真正意义的写作。教师“指导”得再卖力,“纠正”得再热心,但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行为没有真正改变,作文水平提高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教师的理想中。“语文教育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使用语言工具的熟练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语文活动,而应贴近学生的言语生命的律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的言语潜能,唤醒他们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驾驭语言和言语创造的乐趣,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①潘新和教授的这段话,成为我们解开作文教学困惑的一把钥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