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理论实验场,建构本土政治学

——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杨光斌教授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飞岸,《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10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学者简介:杨光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政治系主任。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7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著作:《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权力》(2003)、《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2004、2007年台湾地区繁体版)、《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比较政治发展的理论与经验研究》(2005)、《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2006)、《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2007,合著)、《国家与制度变迁》(专著,已完成)、《政治学导论》(第3版,2007,主编)。在《中国社会科学》、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Journal of American Chinese Politics等中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中、英文论文40多篇,政治评论多篇。

      学术必须具有现实关怀

      记者: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中国政治学的研究现状与其关注问题的重要性相比,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作为一位高度注重政治理论现实关怀的学者,您认为中国的政治学研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杨光斌: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实践应该是丰富政治学理论的重要资源。遗憾的是,相对于如此重要的政治资源,中国政治学的理论总结很不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直以来我们似乎都不像西方人那样善于将自己的政治实践升华为具有学科意义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根据古希腊城邦的简单实践,就写出流芳千古的《政治学》,而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那么多重要经验,却只产生一些远远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的作品,《论语》、《资治通鉴》等伟大著作虽然涉及修身齐家治国等各个方面,却缺乏学科意义上的体系性。其次,学科起步太晚,还难以形成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从恢复政治学到今天,不过30年的时间。要知道,美国政治学中的这个学派那个学派,也是在美国政治学学科建立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段以后才出现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英国学派在20世纪90年代才崭露头角,中间经过半个世纪的培育。也就是说,思维能力离不开智慧的信息遗传和长期的学科训练。第三,我认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主观原因是,不少人仅仅把做学问当做饭碗,缺乏现实担当的胸怀和勇气。相对于理论创新所投入的精力和承担的风险而言,研读几本权威文献要容易和稳妥得多。我一贯认为,相对于我党的领导人,很多学者的思想要禁锢、缺乏创新意识得多,否则我们就不会有邓小平理论。学者能否从书斋走向现实,从文本崇拜走向理论创新,是中国政治学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

      记者:在您的研究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您在比较制度变迁研究中提出的“政党中心主义”。我们都知道社会科学中的“社会中心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您为何提出了“政党中心主义”?价值何在?

      杨光斌:在我看来,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充斥着不少神话般的故事以及由此而来的“常识”,它们被不加辨别地接受,被视为理所当然,渐渐地被内化为“定理”、“规律”和思维方式,以至于人们对“常识”不再辨别,不再思考,用“常识”去思考,用“常识”去讲故事、说历史、评现实,而这种神话般的“常识”却可能是伪知识、假规律。值得思考的是,不少并不符合很多国家历史的“常识”为什么依然流行?这就必须从认识论上追问,即对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能够知道些什么、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一般地说,社会科学就是使我们如何知道的知识体系,而社会科学深受观念的影响,观念又来自经验传统。这就对我们如何运用社会科学的有关理论去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提出了挑战,我们是简单地套用既定的概念呢,还是要追问概念本身的意义,尤其是其渊源?无疑,要想更好地认识世界,就需要在比较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追根溯源式的辨析。具体而言,我们的社会科学基本上是产生于西方经验的西方观念,而且是基于特定经验而产生的特定观念。其中,基于英国和美国经验而产生社会中心论是由流派众多的政治哲学所构成的“社会科学群集”,或者说绝大多数政治哲学流派都有社会中心论的印记。就这样,基于其他现代化经验而产生的思想和理论就自觉不自觉地被掩蔽了,或者说人们不愿意接受根据德国经验而产生的国家中心主义思想,更不愿意接受根据俄国、中国经验而产生的政党中心主义。我对现代化道路作这样的区分,按现代化的推动力量或组织主体,依次为英美式的社会力量主导型、德日式的国家主导型以及俄中式的政党主导型。很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决定了社会力量不可能主导现代化,因此国家取而代之;而当国家失败以后,政党自然就成为一种替代国家的主导力量。在很多国家,政党过去是,现在依然是现代化和国家建设的主导者,这是明明白白的历史事实,也是比较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问题是,在社会科学中依然流行基于一种经验而产生的理论,并不加辨别地运用于完全不同的经验与文化之中。其后果是,不但形成理论上的错位,更严重的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理论上的错误还导致政治发展道路上的错位,国家陷于动荡之中,有的国家甚至因此而走向失败。

      民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