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教育规律问题一直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但没有像教育本质那样引起大规模的驳辩,似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只是在1978~1995年间所发表的240余篇文章(大部分属非专论性的文章)中,缓缓地进展着。 一、教育规律的研究历程 教育规律研究大体上说,在1985年前后略有差异。 1978~1984年间发表的文章约有98篇。研究起初主要是对过去忽视、践踏教育规律现象的分析、批判,后来发展为对教育内容的探索,但这种探索带有浓厚的经验总结色彩。 1985~1995年发表的文章约有142篇(专著三本)。研究者在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内探析教育与社会发展,以及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规律的分类已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并引起了一些驳辩。 二、教育规律的概念及其特性 1.教育规律的概念 在探讨教育规律时,对教育规律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寥寥可数。 有论者把教育缩小为学校教育,教育规律就是研究学校教育中的总的办学规律。另有一些论者沿循哲学上对规律的认识来界定教育规律,认为教育规律就是教育这个社会现象在它发展运动中的那种固有的矛盾,那种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即教育现象中的同一的东西、巩固的东西,或本质间的联系,发展中的必然。亦有论者认为,规律不仅是“关系”,还应包括教育现象中诸因子发展变化所必然遵循的逻辑轨道。这一定义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哲学有关规律的界说就要相应地扩大内涵。 2.教育规律的客观性及其与人的意志作用的关系 有论者借用斯大林对客观规律与科学规律的区分,认为教育客观规律是教育的客观过程,教育科学规律是教育客观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存在于教育过程的固有规律不等于教育科学所认识的规律,前者的客观性程度是绝对的,后者的科学性程度是相对的。教育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同时,人又能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3.规律与关系、原则、经验、范畴的关系 对教育规律认识上的模糊、混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规律及其相近概念缺乏科学、明晰的认识所致。 有论者提出,理解列宁的“规律就是关系”及“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不能断章取义,若把任何关系都当成规律,则犯了“定义过宽或过窄”的逻辑错误。只有“本质的关系”才是规律。 在谈到规律与原则的区别时,有论者认为,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普遍的必然性;原则是一种主观要求。规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原则是解决“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但正确的原则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 经验从实践中产生,并是认识的基础,但并不等于理论;理论则是对经验的科学概括。所以说,经验之中有规律,规律之中有经验。经验和理论毕竟是不同层面的东西,但又不能割断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性的认识上,有着程度深浅和范围广狭的区别。教育包含着很多范畴,不能把范畴当作规律。规律反映的“程度深浅和范围广狭”,似乎可以用普遍规律或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或局部规律来代替,教育规律的程度深于、范围广于各教育范畴所体现的规律。 三、教育规律的分类 教育规律的分类问题,出现了一些对立的观点。 1.教育规律的非逻辑分类 有论者把对教育规律不作分类,而是抓住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径直提出几条教育规律的方法称为“直陈规律法”,并认为不够深入,比较肤浅。 有论者从教育实际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条教育规律,如仿效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提出学校教育的10条一般规律。有论者称这类“工作经验总结法”不够科学,不能揭示不同层面教育规律的逻辑关系。 应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依据,对教育规律进行多次分类。如可以从教育规律的范围、内容、作用和教育结构等角度,分别作分类尝试。这种认识引发了对教育规律进行逻辑分类的尝试。 2.教育规律的逻辑分类 (1)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之分及其驳辩。 80年代初提出了将教育规律分为教育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外部规律表述为: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即教育必须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内部规律表述为: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内外部规律提出后,曾被许多辞典、教材“不加思索”地大量引用,80年代末期,在分类方法和外部规律的提法上产生了异议。反对者认为,教育与社会诸现象间的本质的联系是教育这一事物内部固有的、稳定的、深刻的联系,不能说是外部联系、外部规律。内外部规律的提出者进行了反驳,指出“外部”是范围、系统的外部,而不是相对于内在本质的表面现象的所谓“外部”;教育系统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之间所存在的是“本质之间的联系”,而不是非本质的、不稳定的联系。 否定者还认为,“外部”“内部”的说法,易使人误解为教育是有别于社会的一个领域。教育目的、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和教育影响,这四个方面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构成了教育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诸要素的规律性联系,通过教育目的而体现出来,所以不是什么“教育的外部规律”,而是教育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