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298(2007)03-0028-06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2006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中转载学术论文的概况,对这些学术论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教育公平、现代教育制度变革(包括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以及考试制度改革)这两个2006年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力图把握教育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向。 一、转载学术论文的概况 (一)栏目设置及论文的分布 2006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设置了理论探讨(57篇)、比较教育(53篇)、教学与课程(40篇)、教育史研究(40篇)、德育研究(26篇)、教师教育(24篇)、教育科研(22篇)、决策与管理(16篇)、教育政策与法律(8篇)、教育与经济(3篇)、教育技术与信息化(3篇)、教育制度(2篇)、学校与发展(2篇)、考试研究(2篇)等共14个栏目,转载学术论文共298篇。此外,还有论点摘编部分共摘录了94篇文章。各栏目中学术论文数量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理论探讨、比较教育、教学与课程、教育史研究为转载论文较多的四个栏目,共计转载论文190篇,占全部论文总数的63.8%。表明理论探讨、比较教育、教学与课程、教育史研究是2006年教育学研究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其中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占据了榜首位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新的进展。其他研究领域也呈现出体现时代精神、关注实际问题、更新研究方法的局面。 根据论文第一作者所属单位进行统计,论文数量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298篇学术论文中,有271篇的第一作者来自高校,占论文总数的90.9%;27篇的作者来自各类教育研究机构,占总数的9.1%,表明高校在教育学研究中处于主体地位。 第一作者来自高校的论文共271篇,其在各高校的分布情况是,北京师范大学39篇、华东师范大学30篇、南京师范大学12篇、西北师范大学8篇、华中师范大学8篇、西南大学8篇、南京大学7篇、北京大学6篇、东北师范大学6篇、浙江大学4篇。关于各高校论文数目的比较情况请见图3。
以上10所高校中,师范大学占了6所,以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署名的论文共计69篇,占来自高校论文总数的25.46%。这表明,以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大学在教育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源杂志全文转载量排名 2006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源杂志全文转载量排名情况可见下表。
二、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2006年《教育学》转载的文章中,有关教育公平与教育制度改革的讨论比较多,这反映了当今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积极关注,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公平与制度创新 2006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因素以及微观领域的教育公平等问题。 1.和谐社会与教育公平 有学者认为,教育公平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差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如何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深层次的矛盾(谢维和,第6期)。也有人认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教育公平是公民能够自由平等的利用公共资源的一种状态。针对我国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城乡差别、区域差别、阶层差别,而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制度政策、领导者决策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制度和体制原因,所以在解决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上应当完善教育制度和运行机制(胡俊生等,第3期)。 2.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因素 有学者从政府职能转变这一角度分析教育公平,认为在计划经济下,作为由政府包办的消费性公益事业的中国的教育事业,只能惠及城镇人口以及在农村地区维持很低水平。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政府职能也开始转变,“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方向之一就是强化政府统筹公共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责任(张力,第5期)。还有学者通过对国家目标、教育价值、资源配置、发展路径、学校系统、教育权利以及教育机会获得和教育公平评价等方面来分析新中国不同时期教育公平的制度特征和当前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后,认为在1977年后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教育权利平等转化为教育机会平等,并提出了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性因素。而且从教育目标、教育价值、教育重心、基础教育学校制度、公立学校的功能和中学教育的功能等方面对大众教育与精英两种不同的教育发展模式作了较全面的比较;并且提出转型期新的利益格局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路径也对教育机会均等造成了深刻影响(杨东平,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