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着力点浅议和谐的中国经济体构建

作 者:

作者简介:
马先标,南开大学经济所博士生;邓宏图,南开大学经济所副教授。

原文出处:
经济界

内容提要:

和谐的中国经济体是经济运行长期均衡的健康经济体,它以经济效率、福利公平为导向,追求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的内均衡与国际收支外均衡的长期,动态的统一。构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工程,意义重大。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经济工作一大重点。经济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系统、坚实的基础,只有经济体健康运行、和谐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整体布局的和谐才有实现的可能和保障,所以构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工程,意义重大。

      构建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三个文明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伟大成果,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观念文化的。同样,一个经济体本身也包括三个方面:处在表层的物质层、过渡的制度中间层和观念文化的深层。谈到如何构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不能回避该经济体与其本国政治、法律、科技教育等外部环境的关系;从更开放的视角来看,构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还必须在全球化背景下“打量”其和谐状况。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分析工具,围绕五个着力点对如何构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进行简要、系统地阐述。

      一、物质层面的经济体和谐

      该问题又包括三个方面:厂商和谐;产业和谐;经济布局和谐。

      1、厂商和谐

      厂商和谐强调其在用“成本—受益”范式规划其经济行为时,应统筹考虑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而不是将成本理解为单纯的私人成本,以避免厂商生产中负外部性的释放,促进其多向外部环境发出“芳香”而不是“噪声”。负外部性使厂商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小于实际产生的全部社会成本,市场机制功能失效,资源配置发生扭曲而达不到帕累托最优,整个社会脱离最有效的生产状态。

      厂商是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厂商的经济行为和谐是宏观经济体和谐的微观基础。他们经济活动中负的外部性少了,“芳香”多了,那么由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主体构成的宏观经济体就会和谐、健康。

      解决厂商经济行为外部性的一个主要思路是通过征税、补贴、企业合并或战略重组等制度安排,将微观经济主体活动所形成的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成本。另一个主要思路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提倡企业多使用可再生的原材料进行生产。

      2、产业和谐

      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协调,搞好综合平衡,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与健康发展尤为关键。产业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产业间和各个产业内部的比例不协调、结构失衡。当前经济不和谐在产业领域层面的表现有:(1)就产业间的关系来看,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破二元经济格局难度未减,农业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制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就产业内部情况来看,行业结构不合理、不和谐现象严重:煤、电、油、运“四大荒”的能源瓶颈制约经济的发展。

      以小汽车制造行业与燃油行业的这种产业内部的比例不协调为例来分析。小汽车的剧增对能源短缺的中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国情不同,中国目前力争“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家庭汽车发展模式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储备状况、能源发展战略的和谐问题值得关注。如果中国有5亿辆小汽车, 那么要消耗的燃料将是现在的数倍,停车场匮乏问题凸显。美国的能源蕴藏量比中国丰富,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而人口只有中国的1/5,所以美国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以及能源数量数倍于中国,美国可以“装在轮子上”进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而由于我们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以及能源数量匮乏,能否行驶在美国模式的“高速公路”上,值得商榷。目前不少城市“蜗牛爬行”式的城市交通堵车状况已经让有车族不耐烦,就是问题逐步凸现的一个明证。

      个体出行速度高,总体出行速度不一定高;要提升总体出行速度,根本的办法在于有效的交通机制设计——“大公交”战略的实施,大力制造消耗清洁无污染能源的公共汽车,增加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追求中国特色的总体出行速度和交通效率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获得中国特色的总体经济效率和总体生活质量最大化。

      道路建设也是如此,应处理好道路建设占用土地与保护农民耕地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要想国富,先修路”,可是还有“要想国富,农民也得富”的“三农”问题呢。由此看来,谈产业、行业的和谐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协调好产业、行业之间的比例、结构关系,不能以一个产业或行业的发展损坏另一个产业或行业的利益,应共赢追求经济“总盘子”最大。

      农业产业内的不和谐表现也很明显。一方面,新型、现代的农业生产组织创新不够;另一方面,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低,高技术农业企业无论其数量还是规模都不适应二元结构转型、城市化及“三农”问题的解决。

      依靠科技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基因农业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解决农业产业内部不和谐,除了应依靠农业生产组织创新和科技兴农,土地制度创新尤显关键。各国农业发展的道路表明,解决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合理的土地制度,中国的情况也相类似。如推进土地制度创新,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权作为抵押获得创业贷款,金融支农的力度就会得到切实加大;如规范、推动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加强土地集中与兼并以形成规模农业经济等,那么人均占有耕地少、先进技术用不上、规模不经济等导致亩均产出水平低的现象就会得到进一步地克服,这个问题的解决无疑会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