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关性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忠秋(1964-),男,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应用。常州 213001

原文出处:
经济管理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1986-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四者的发展上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总体协调度不高。其中,速度不协调影响最大,质量其次,四者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
复印期号:2007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9.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66(2006)22-0010-06

      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反复证明:要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速度、结构、质量、效益上相互协调。如何处理四者的关系,并保持持续增长,不仅是经济理论问题,更是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问题。对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一、分析指标的选取和处理

      在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互之间的关系到底又表现出何种特征呢?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指标的选取。选取的分析指标应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第一,内涵的无偏性,即要能够准确地体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本质特征。具体地说就是,1、速度既要体现为投入的增长情况,又要体现人均或每个劳动者平均产量的持续增长,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增长常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结构的巨大变化①;2、结构应体现出协调化和高度化的动态演进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统一;3、经济增长是一种高质量的增长,就是生产产品过程中废品率低、成品率高,从而燃料、动力、原材料、劳动力和资金消耗少、成本低;4,效益不仅表现为投入少,产出大,而且应表现为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较高实惠和利益,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效益。第二,运用的简易性,即要易于收集数据,易于计算,易于运用,容易被人们接受。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取了下列各个指标:(1)反映速度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前者反映投入的增长速度,后者反映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2)反映结构指标:第三产业GDP占整个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它们的变动,反映着由第一、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向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演进,反映着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3)反映质量指标:综合要素生产率、单位产品能耗——它们的高低,反映着经济增长的质量状况;(4)反映效益指标:投资利润率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前者反映投入的经济效益大小;后者反映给人民群众所带来的实际利益状况。实际上,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收入的真正提高,才是效益的最大提高,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又由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组成。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类指标的综合情况,有必要将各个单个指标进行合成,合成为一个具有综合信息的指标。为简便记,其合成方法采用原子论方法,即对各单个指标进行几何平均而求出综合指数。即:

      

      需要指出的是,(1)在具体计算中,由于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为现价,包含价格因素影响,所以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影响,分别对上述各指标进行了价格指数缩减,基期为1985年,即1985年=100。(2)由于某些指标所表现出的量纲和数量级不同,所以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处理方法是中心化方法,即将各个指标值除以其平均值。进行中心化处理的指标有综合质量指数和综合效益指数。(3)单位产品能耗是逆指标,为了与其他指标相一致,采用了倒数计算。经上述处理后各指标的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各指标数据表单位(%)

      速度综合指数 结构综合指数 质量综合指数 效益综合指数

      1986

      14.69 22.30

      79.73 32.24

      1987

      15.50 22.84

      86.70 32.49

      1988

      17.18 23.51

      91.49 32.32

      1989

      -2.47 24.20 101.46 27.25

      19902.35 24.06 107.67 19.11

      1991

      15.52 25.12

      79.21 192.43

      1992

      18.87 26.06

      82.43 219.02

      1993

      19.74 26.33

      85.99 268.75

      1994

      14.69 27.09

      90.41 240.39

      1995

      10.11 27.59

      92.70 193.39

      19969.37 27.97

      96.48 142.17

      19977.22 28.56 104.01 191.54

      19983.43 29.29 113.03 196.55

      1999

      10.18 29.79 120.46 245.29

      20005.52 30.32 128.21 334.00

      20018.25 30.72 130.43 344.30

      2002

      10.18 31.32 130.48 383.50

      2003

      11.50 31.19 128.07 455.5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