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认为,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建设,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提出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必须坚持收入弹性最大化、生产率上升幅度最大化、产业关联度最大化、产业协调状态最佳、发挥“后发优势”、增长后劲最大化等六条基本准则,并处理好农业与工业、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主导产业与骨干企业、拳头产品等四个基本关系。 关键词 主导产业 选择建设 准则 关系 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建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经济发展历史机遇认识、判断、选择和把握的过程。这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国家的安全方面,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近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由于产业革命和经济长波周期的作用,我们曾有过四次大的机遇。第一次,是18世纪中叶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第二次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次是二战以后,第四次是1973年石油危机迄今至2020年左右。每次大约都有30—50年经济长波的间歇期,为经济落后的国家追赶经济先进的国家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前三次机遇,我们都错过了:第一次,当时清王朝虽然还是一个庞然大物,自称“天朝大国”,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但国家物质技术落后,相对竞争力贫弱,结果陷入被动挨打的地步,穷于应付鸦片战争,也没有认识到世界历史的转折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错过了;第二次,仍陷于被动挨打,穷于应付中日战争及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随后清政府倒台又陷入内战,错过了;第三次,二战以后,在新的技术革命中,世界历史进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即由工业化向工业现代化转型的发展时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而我们却陷于长期的阶级斗争和十年“文革”,又错过了。现在,我们正处于世界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世界历史进入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至21世纪前20年第五次经济长波高峰期到来之前,还有20—30年的时间。这次历史机遇,我们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刻地认识到了,也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的确立和实践,“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就是这种认识的伟大成果。改革开放16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表明,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力的民族,我们有能力认识和把握历史机遇,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现在的问题是,在抓住历史机遇的前提下,要赶上世界经济先进水平,还必须善于把握经济建设过程中产业建设自身的规律,重视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提高国民经济的扩张力和效益。不然,就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会出现增长一段便进入间歇期,不能不断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目前,我们正面临积蓄新一轮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时期。因此,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就十分尖锐地提到我们的面前,成为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战略目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是经济成长中实现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本文的目的在于:立足于实践而又不拘泥于具体事实材料,从一般规律的高度研究这个问题,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建设提出若干基本理论原则。 那么,如何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或者说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应坚持哪些准则呢? 这在产业经济理论中各有各说。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提出“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说,认为要选择收入弹性较大、有巨大社会需求,生产率上升快、技术水平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提出“产业关联基准”,认为要选择产业前后向关联度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后日本的一些经济学家,又提出所谓“创造就业机会基准”、“过密环境基准”和“工作内容基准”,等等。我国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选择基准在以往的实践中普遍失效”,并因此加以否定。理由是: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这类产业,都是在没有政府扶持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其片面性在于:以为扶持就只是经济上的扶持,没有看到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也是一种扶持。一个产业正因为其收入弹性大,生产率上升快,前后向关联度大,因此一旦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会有极强的竞争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我认为,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和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等提出的基准,都有其一定的依据和合理性。从实践来看,我们不是要否定他们提出的基准,而是要把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作为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来考察,从而进一步去修正、补充和完善它。由这个观点出发,我认为正确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应坚持如下六个准则: 第一,收入弹性最大化准则。所谓收入弹性(或称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指人们对一产业产品的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即:某一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系数=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如果弹性系数大于1,则社会“需求的收入弹性”就大;反之,则社会“需求的收入弹性”就小。我认为,主体需要是社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永恒推动力,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最高原则。主体在市场上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表现为现实的社会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动力,其结构变化则是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的原动力。“需求的收入弹性”大的产业,其产品的增加由于能带来更大的收入,从而能创造更大的需求,因此这类产业就能够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动力。不仅其发展的机遇好,而且发展的收益也好,所以发展的速度就会更快、规模就会更大。由此决定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必须把“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化作为一个原则。坚持这个原则,就是说要选择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在主要大类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是最高或较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才能促进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日趋旺盛,使经济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