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4X(2006)07-0032-06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今天,至少出现了数十种有影响的教学设计专著,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恐怕也已有数百个。这些教学设计模式繁杂多样、良莠不齐,适用的情境对象也大相径庭。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对“目标为本”的基本教学设计模式所作的扩展,都是要回答“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三个基本问题。本文概略评述了当代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中四种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即迪克和凯里模式、肯普模式、史密斯和拉甘模式以及马杰模式,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一、迪克和凯里模式[1] 78-133 当代西方有关教学与培训的设计模式林林总总,让人目不暇接,但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迪克和凯里(Dick W.& Carey L.)所提出的模式一直被人奉为经典,可谓独树一帜,为我们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程序和规范提供了良好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迪克和凯里是“系统设计论”(Theory of Systematic Designing Instruction)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于1978年出版《系统化设计教学》(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一书,并在1985年、1992年、1996年、2001年和2005年连续几次修订再版,被教学设计界推崇为最受欢迎的教科书之一。 迪克和凯里模式十分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他们认为教学过程的现代视野是将教学看成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成份对成功的学习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运用系统观点来看待教学的好处是能够把握这一过程中各个成份的重要角色,各个成份之间必须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当然,也不能过分地强调任何一个成份,以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 迪克和凯里所提出的系统方法模型相对通俗明了,同时又不失其基本规范。这一模型包括八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用线条加以连接。这些组成部分是教学设计人员用来设计、开发、评价和调整教学的一系列步骤(程序)和技术。迪克和凯里模式中的各个步骤为:(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6)开发教学策略;(7)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 以上十大步骤代表了迪克和凯里倡导的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的程序。这些程序之所以被看成是系统方法乃是因为它们是由一组相互作用的成份构成的,每一个成份都有其自己的输入和输出,整合之后产生了预期的产品。系统还要收集其本身效果的有关信息,以便在最终的产品定型前能作出改进,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准。 二、肯普模式[2] 365-382 肯普、莫里森和罗斯(Kemp J.E.,Morrison G.R.& Ross S.M.)等人编著的《设计有效的教学》(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2[nd] ed.),1998年由Prentice-Hall出版公司出版,2001年和2004年分别修订出版了第2版和第3版。该书的写作意图虽然不完全是直接面向教师的,但从总体上说具有应用操作性强、教学设计理念先进(如体现在教学目标归类、教学内容排序、教学策略选择等方面)等特点。 肯普认为,教学设计是从学习者的观点而非传统的从内容的视角来考虑教学。它包括许多影响学习结果的因素:(1)学生达成目标需要什么样的准备水平?(2)什么媒体或其他资源最为合适?(3)成功的学习需要什么样的支持?(4)如何确定目标是否有效达成?(5)如果教学计划的实际试验与预期设想不符,有必要进行哪些调整? 教学设计有四个基本要素,差不多在任何一个教学设计模型中都可以见到其踪影。四要素可以通过回答下列问题表现出来:(1)教学方案为谁而开发?——学习者或受培训者的特征;(2)你希望学习者或受培训者学到或表现什么?——具体目标;(3)如何最有效地学习学科内容和技能?——教学策略;(4)如何确定学习完成的程度?——评价程序。这四个最基本的成份(学习者、具体目标、方法和评价)形成了系统的教学规划的框架。这些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显然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肯普认为,一个综合性教学设计有九个成份:(1)明确教学问题,详细说明设计教学方案的目标;(2)在整个规划过程中都要注意考察学习者的特征;(3)明确学科内容,并对与已述的目标和目的相关的任务成分进行分析;(4)向学习者交待教学目标;(5)在每一教学单元内按序排定教学内容,以体现学习的逻辑性;(6)设计教学策略使得每个学习者都能掌握教学目标;(7)规划教学信息和传递方法;(8)开发评价工具用以评估目标;(9)选择支持教学活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