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周新民 云南红河州教育局教科所

原文出处: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351
分类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
复印期号:200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要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关键词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本文试图对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作出分析与阐述。

      一、什么是探究性教学

      探究,就是探寻、追究,或者说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探究性教学实质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创设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如此说来,所谓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呈现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自己获得具体解释及其方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渗透语文教学全程之中。

      从教师角度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是课堂情景和气氛的牵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挑起学生的创造冲动,促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

      从学生角度看,探究性教学既突出个体差异,又关照整体,学生始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探究者,也是评价者。

      从教学目的看,探究性教学重视学生智力开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从教学内容看,学生探究的内容一般在课内,有时也在课外。教师要善于根据情况来及时调整,答案可以延伸到课外,而不局限于课内。

      从教学方式看,探究性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性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身心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

      二、为什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向自主、合作、探究,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点,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原点。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此背景下,选择探究性教学,是当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最佳教学模式之一。

      第一,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保护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

      第二,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差异,易于学生形成健康个性和人格。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学习冲击力。

      第四,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形成解释并评价,便于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

      第五,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团结协作,合力攻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促进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改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实施探究性教学存在着盲点和误区,产生了负面影响。

      1.在探究目标上,没能充分体现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恰当地设置情境,创造机会,抓住契机,提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把研究目标锁定在要害处、关键处,牵一发而动全身。

      2.在探究内容上,没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规律与特点。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地紧扣教学理念、单元目标和课文要求,在语文具体情境中导学,在课文具体内容中发问,导致探究内容游离于语文学习之外,折损了探究性教学的本质与价值。

      3.在探究方式上,没能充分体现“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小组合作探究与集体深入探究。

      4.在探究活动上,没能充分体现“很好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教师讲解多,学生探究少;强调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形式花样多,实质内容少。停滞于接收式学习方式的纬度,凝固于线性式学习方式的结构。

      5.在探究时机上,没能充分体现“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的要求。自主学习,装模作样,浪费时间;合作讨论,流于形式,无病呻吟;探究问题,空洞无物,没有价值。没有合理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学生真正探究思考的成果与产生的情感体验。

      6.在探究设计上,没能充分体现科学、合理、实效的原则。问题过多过碎,不能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对课文探究练习中设计很好的探究性练习题目或纠缠不休,或置之不理,没有在课上或课下恰当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