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作 者:
韩琦 

作者简介:
韩琦(1958- )男,山东栖霞市人,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南开大学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内容提要:

殖民地时期西属美洲生产了大约10万至13万吨的白银;其中向美洲以外地区输出了大约80%以上,这些白银的近一半流入了中国;白银之所以流入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白银作为货币可以平衡贸易,同时,从白银与黄金的世界比价看,白银的价格在中国大大高于欧洲,作为特殊商品的白银可以被从欧洲贱买而到中国贵卖,从中套利;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早期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但明朝的灭亡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衰落也同当时中国白银输入的减少甚至外流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美洲的白银生产与中国早期近代的经齐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05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1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36(2005)02-0017-09

      白银生产是西属美洲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对美洲本身的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关注比较多的是银矿生产的技术、成本、利润、发展趋势和白银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至于白银生产对美洲当地的影响和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则很少受到关注。原因似乎很明显,一是获得白银的矿主们在新大陆的投资机会很少,留在美洲的白银寥寥无几;二是欧洲统治者试图尽可能地控制这些财富,大量白银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欧洲。但近年来,白银流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包括理论经济学家和全球史学家的更加广泛的注意,他们明显地改变了研究的方向和辩论的内容,把来自新大陆的白银更多地置于亚洲经济之中,旧的官方统计资料不再被相信,整个美洲的白银流出量被重新修正,其数量远远高于原来的估计,白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被提到新的高度加以评价。本文试图通过对这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得出一点倾向性的看法。

      一、殖民地时期美洲生产了多少白银?

      众所周知,哥伦布航行美洲的重要动机之一是寻找黄金而不是白银,“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求的第一件东西”。[1](p.450)西班牙美洲的黄金生产在1550年前一二年达到最高水平。根据皮埃尔·肖努的统计,第一个周期运往西班牙的黄金约为25-30吨,1540年前墨西哥生产了20吨,而在这一周期结束前,秘鲁的产量可能与之相仿。[2](p.347)从寻求黄金到白银的转换,是从16世纪40年代以后开始的。秘鲁的著名银矿波托西是从1545年开始开采的,新西班牙的萨卡特卡斯和瓜纳华托则分别在1548年和1558年开始开采,产量在16世纪逐渐增加,从16世纪70年代到17世纪30年代,秘鲁所产白银占西属美洲白银输出总量的65%左右。1581-1600年仅是波多西银矿就每年生产白银254吨,约占全世界产量的60%。18世纪初以后.墨西哥成为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1803年墨西哥所产白银占全美洲的67%。美国历史学家彼德·贝克韦尔是研究美洲白银生产的专家,他在《剑桥拉丁美洲史》(第二卷)写的“殖民地时期西班牙美洲采矿业”一章中,用曲线图勾画出了整个殖民地时期美洲白银生产的长期趋势,认为美洲白银生产在经历了16世纪的繁荣之后,17世纪一度出现萧条,18世纪又再度复兴。他引用于C·H·哈林对1560年前美洲金银产量的估算,即139,720,850比索(注:比索是货币单位,即西班牙银元,约合中国库平七钱二分;1比索等于272马拉维迪或8个雷阿尔,10个雷阿尔为1皮亚斯特。),和阿尔瓦罗·哈拉对1531--1600年美洲白银产量的估算,即79,476百万马拉维迪,[3](pp.142-155)但他自己并没有对整个殖民地时期美洲白银总产量作出一个完整的估算。秘鲁银矿于1680年开始萧条,新西班牙的白银在进入18世纪以后却产量日增,到19世纪初达到顶峰,白银产量已占美洲总产量的67.5%。根据当时西班牙王室的命令,所有产出的白银必须运到造币厂铸造银币。墨西哥经济史学家迭戈·洛佩斯·罗萨多对1536-1821年间新西班牙的铸币生产进行了专题研究,他的结论是该时期新西班牙铸造了总价值为2151,581,961比索的货币,其中白银是2082,260,657比索;黄金是68,778,411比索,铜是543,893比索。[4](p.27)但这仍不是整个美洲产量的数字,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银块流动》一文中做出了一个总的估算,[5](pp.224-254)认为美洲白银产出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17世纪约为42000吨,到18世纪约为74000吨,总计约为13.3万吨。这一数字与我国学者樊亢、宋则行先生曾用过的数字相接近,他们在其主编的《外国经济史》中写到:(西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1545-1600年为1100万皮亚斯特,1600-1700为1600万皮亚斯特,1700-1750为2250万皮亚斯特,1750-1803年为353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即10万吨)白银。[6](p.258)这10万吨白银不包括留在美洲本地使用的白银。理查德·加纳(Gar-ner)研究的结果是,从16世纪中期到殖民地时期结束,西属殖民地生产了大约29亿至31亿比索或10万至11万多吨的白银。[7](pp.898-900)如果将黄金(包括巴西出产的黄金)和白银通算的话,他认为,从1492年到1820年的贵金属产量肯定超过了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8]这是一个估计更高的数字。

      二、美洲白银流向何方?

      最早关注美洲白银去向的经济学家大概是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写到:“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第二,美洲本地,是它的银矿产物的新市场。……第三,东印度为美洲矿产物的另一市场。自这些矿山开采以来,该市场所吸收的银量日有增加。从这时起,依赖阿卡普尔科船舶而进行的美洲和东印度间的直接贸易继续增大,而同时经由欧洲的间接贸易增加得尤其多。”[9](pp.195-197)但这三地的白银究竟各是多少,斯密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除了美洲本地市场外,其他两地的市场都与中国紧密相连。

      首先是通过阿卡普尔科与东方直接贸易流出的白银。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4月27日,西班牙舰队抵达菲律宾的宿务岛,从而在南洋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1571年时又攻占了马尼拉,三年后开始了在该地的正式殖民统治。贸易史从此开始了西班牙人以菲律宾为基地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时期。

      关于明代流入中国白银的估计,据英国学者W·S·阿特韦尔研究,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中西贸易增长迅速,仅从定居菲律宾的中国人数看,1570-1600年从不到40人增加到15000人。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的通商大部分是非法经营的,很难确切地说出究竟有多少白银通过菲律宾流入中国。在1602年新西班牙当局给马德里的一个报告中提到,每年从阿卡普尔科运到马尼拉的白银总计有500万比索,1597年高达1200万比索。1632年(初期的贸易高峰已过)马尼拉的基督教会向西班牙国王菲力普四世通报,每年从阿卡普尔科运来的白银达240万比索。有人对当时马尼拉的商业活动描写到,“中国皇帝能够用从秘鲁运来的银条建一座宫殿,这些白银的运出都没有登记,也未向西班牙国王缴税。”[10]

      梁方仲先生是国内较早撰写这方面专题论文的学者,他在1939年写的《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一文中写到,“自西班牙占领马尼拉以后,输入中国的银及银货,数量究有若干,中国册籍中甚缺乏此项记载。至外国册籍,虽间有一二记载,然亦仅能推知其大约,详数则无从查考。”据他估计,从1573年至1644年的71年间,应有21,300,000比索(约合766.8吨)从马尼拉流入中国,加上葡萄牙人从澳门输入的白银,应为25,500,000比索,如果再加上从日本输入的白银,总数应该在1.4亿比索以上(约合5040吨)。[11](pp.132-179)这一估计相对保守一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