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永恒主义的课程观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作 者: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 山东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分院,山东 济南 250013

原文出处: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4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目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结合成为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怎样和通过什么途径以在长期以来注重科学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弘扬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人类长期的教育实践充分证明,名著阅读是人文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人文教育对经典阅读有极强的依赖性。因为名著作为人类智慧和文明宝库中的灿烂瑰宝不仅能使人们从中得到真知灼见和审美乐趣,而且对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名著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青少年对名著不感兴趣的现象也令人担忧。今天,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30年在美国盛行的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从重塑人类传统文明构建新时代人文精神的价值视角出发来大力倡导学习与阅读名著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永恒主义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派别。它继承和发展了西方的古典文科教育传统,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希腊到19世纪末,西方一直是古典主义教育占主要地位,但20世纪后,这种文化教育的传统遭到了自诩为工业革命、科技发展的代表——进步主义的挑战。永恒主义者认为进步主义教育所导致的古典文科教育尤其是古典名著在学校教育中的削弱和消失,是一场文化的劫难,势必影响到国民人文素质及精神的塑造。永恒主义将传统文化放在一个重要位置,把所谓永恒学科即“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推崇为“普通教育的核心”。他们认为“一个从来没有读过西方世界里任何伟大的书的人,绝对不能说是受过教育”。永恒主义所建立的大中小学课程体系是以文科为主体,以“名著杰作”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理性为主要任务的。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推荐或规定了一系列的名人或伟人的作品,将其视为教育所要挖掘的知识、智慧和思想的宝库。因此,读书成为永恒主义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也是永恒主义教育流派课程的特色。永恒主义的读书观虽然带有一定的复古和片面性,但它所包含的许多合理因素对搞好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重塑人类精神文明有着诸多启示。

      (一)为学习语言而读“书”

      永恒主义者认为,在儿童很小的时候,甚至没有入学前就应该接触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作品。这些内容虽然儿童难以理解,但远比学习那些平庸通俗的会话或图片课本更有意义。因为名家之作的语言“最严密、最丰富、最深刻”,儿童在读那些美妙篇章时仿佛在听音乐一样,不久就会被其悦耳的声调所抓住。而且,在接受正式的教育之前,“先以它的音韵节奏按人类的普遍范例陶冶”他们,“倘若不由他听着这人类的鸣声据以校正一番他那动物的本性,那他何以学言?那就要他兢兢业业地背那人类的鸣声吧。”他们认为儿童阅读名著虽然不一定理解,也不必像学习科学技术那样非得马上弄懂才行。少年时期有一定的积累,到了适当的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永恒主义的这一观点,与赫尔巴特所揭示的传统语文的“先接受,后理解”的教学规律有共同之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要儿童掌握语言的技巧,进行阅读和训练,读“大家”之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语言是通晓民族文化的钥匙,掌握了一种语言就等于了解了一个民族并有助于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心理。但对于我国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而言,学前没有学习规范的语言,小学没有打好阅读的基础,中学阶段忙于紧张的应试,大学阶段急功近利的浮躁,使他们在对于民族文化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明显底气不足,造成了知识积累方面的缺陷和人文底蕴的匮乏。从教育实践可以看到,如今不少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开口闭口就是流行语,他们平时大胆、开朗、模仿力极强,但到了正规的阅读练习、演讲比赛时却有不少儿童出现词不达意、语不连贯的现象。有些二三年级的孩子对语文的阅读能力极弱,不仅不能快速、连贯地阅读,而且对长篇阅读缺乏耐心,他们常被教师认为阅读能力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这些孩子特别喜欢读卡通漫画读本。这些通俗读本虽然有很多优点,如它比较直观、形象和通俗。如果学习语言关键期的儿童过多地阅读这些短语图片过多、跳跃形式过大、语句支离破碎的读物,就不易培养儿童连贯的阅读习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且由于这个阶段的儿童模仿能力强,还会使他们在表达方面出现偏差。因此,家长和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教给孩子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专家认为,13岁之前是少年儿童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进行名篇名句的阅读和背诵训练,可使儿童增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掌握民族语言。对大中学生来讲,研读优秀原著则是提高言语水平、学习一种文化的最好方法,不但能品嚼出语言的韵味,而且可以领略到文化的特色和精髓。

      (二)为完善人格而读“书”

      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本质特征。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文精神所强调的人性的本质,即精神上人对于物的超越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始终,它标志着人类的成长和进步。永恒主义批评进步主义教育从适应环境的理论出发,注重眼前的、直接的、更多的是物质的需要,为学校开设一些混乱的课程,毒害了学生的心灵,破坏了道德原则的信仰,造成了青少年犯罪,因而从根本上毁坏了教育的理想和目的。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利文斯通说:20世纪英国人和美国人所缺乏的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对于伟大事业的憧憬”,因此形成了“精神的真空”。他们认为,古希腊及传统的名著杰作为儿童描绘了理想的、接近完善的生活榜样。这些榜样集真、善、美于一体,学生在读这些著作时,就在无形中受到了一定的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思想的引导,使学生幼稚的心灵受到伟大心灵的熏陶。学生在与“天才本身面对面的接触”中,还可学到伟大作家刻苦钻研的精神,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起定向、推动、引导和强化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