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坤庆(1956-),男,湖北麻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内容提要:

当代西方迅速崛起的“价值教育”思潮以其巨大的声势影响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本文站在教育哲学层面从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角度,对价值、教育价值和价值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对西方“价值教育”思潮的评述,提出在中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思潮,以推进当前深入开展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弘扬和民族素质的构建。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3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56(2003)04-0128-06

      在当代西方,价值教育如同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思潮一样,是一种影响极为广泛、实践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一种教育思潮。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倡导并实施价值教育多年,积累起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在理论上有诸多建树。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以倡导并实施素质教育为主旋律,是非常必要的,它通过构建新一代的国民素质,为中华民族21世纪的腾飞奠定基础,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改革举措。但是,笔者同时认为,当代西方的价值教育思潮对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也颇具有启发意义,尤其是对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纠正片面的知识教育极为有效。因此,本文试从哲学价值论和教育价值理论的角度,对价值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一点探索,期望能对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特别是教育实践提供一种参照的视角。

      一

      当代西方价值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哲学价值论的繁荣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西方的价值教育是伴随哲学上人们反对唯科学主义、倡导维护人的尊严和个性的一种教育应对。价值,在哲学的意义上,是与事实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说事实主要是科学的研究对象的话,那么,哲学则主要是回答价值问题。关于这一点,早在新康德主义哲学中就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文德尔班(W.Windelband)就认为,“哲学绝对不能脱离价值的观念,它总是强烈的、明确地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1](p40),他甚至指出,“哲学就是最一般的价值理论”[1](p489)、“哲学只有作为具有普遍价值的批判科学才有生命力”[1](p47)。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文德尔班构建了他的价值哲学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自然和历史文化之间是存在差别的,自然可以用规律来解释,历史文化则必须由引导文化的价值来解释。不过,文德尔班只是从一般哲学概念上来论述价值哲学的构成形式及其地位,真正把这种价值哲学思想运用于解释社会历史文化的则是李凯尔特(H.Rickert)。李凯尔特认为,世界是由现实和价值构成的,主体与客体是现实世界的一个部分,与这个部分相对的是价值的世界。哲学问题就是这两部分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统一的问题。在李凯尔特看来,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价值世界的关系是非常的复杂的,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看,价值无处不在,政治、法律、伦理、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领域,就其本质来看,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对价值进行选择和甄别,并追求和实现在特定的主体看来是有价值的目标;从学科研究的理论视野来看,探讨价值问题跨越了众多的学科范围,几乎是整个人文学科的一般特性。如果说,在事实的世界里,人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来活动的话,那么,在价值的世界里,人们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主体的选择来活动,因此,价值是一个与主体的情感、意志、选择有着密切关系的范畴。人类行为就其本质来说,不过是在实在的世界加盖了价值的印迹,并不断地创造人类的新文化。世界历史就是在追求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延伸的。哲学要回答的是一般的价值理论。

      在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的影响下,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或反理性主义思潮几乎都带有价值哲学的特征。综观20世纪以来的西方价值理论或价值哲学,我们大体可将其划分为两个派别,即主观唯心主义价值论和客观唯心主义价值论。前者主要以新康德主义的弗莱堡学派和实用主义为代表,后者则为新托玛斯主义和人格主义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论认为,对象有无价值,主要在于关于它的假定是否能够引起快感,价值是一种有效、有用的观念,是主观的满意、主观兴趣或占有情感的表达,这正像文德尔班说的那样,“抽开了意志与情感,就不会有价值这个东西。”[1](p215)客观唯心主义的价值论则认为,价值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规范或理想,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是一切价值的前提、中心和归宿。我们认为,上述两种价值论都是错误的。主观价值论者撇开价值存在的客观基础,夸大主观意向的作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相对价值论;在他们眼中,价值成了不可捉摸的“幽灵”,游荡于不同人的主观意向和情感体验之中。客观价值论贬低甚至否定物质价值,极力抬高精神价值、伦理道德价值,当个人自由与上帝发生矛盾是,就不得不靠牺牲个人自由来保全上帝,最后,说穿了,还是上帝统治世界,上帝主宰人类,人的自身价值化为乌有,这实质上是一种早已被人文主义者扫进垃圾堆的封建教会哲学的翻版。当然,在对价值的研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西方哲学的一些有益的东西,例如,重视主体的选择、强调人格的价值和伦理的价值,尤其是在当代唯科学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西方价值哲学特别注重人文价值的弘扬和重建,注重人的自身价值的提升和维护,应该说,这些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进行价值教育特别是克服只有考试、分数和升学的基础教育弊端是有启发意义的。我们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来谈对西方价值教育的借鉴和吸收。

      二

      如果说哲学中的价值理论是价值教育的理论基石的话,那么教育价值论(Axiology of education)则是价值教育的理论背景。所谓教育价值论是指在哲学价值论的规范下研究探讨教育价值及其选择的一门教育学科。从历史上看,西方最明确地探讨教育价值理论的人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在1861年发表的《教育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在教育中“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论断,揭开了西方重视科学教育的改革序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实科教育的发展,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斯宾塞也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明确探讨教育价值理论的思想家。此后,教育价值论在德国、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迅速繁荣,伴随着教育哲学学科的进步,教育价值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学科逻辑和话语体系,并对教育改革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