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人的呼唤”这一主题的进一步确认和探讨,以及对西方人当代精神生活的混乱和迷惘的反思,西方教育领域中主张通过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来促使现代社会的进步的呼声更加高涨,人们以精神教育(spiritual education)的探讨为突破口,以期通过教育的努力来改变西方的现状。为了全面了解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现状,笔者主要从两个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一是通过国际互联网检索,二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后者主要包括相关专业期刊和书籍。本文以所查阅到的资料为依据,试对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评述。 一 在国际互联网上,笔者通过gogle.com搜索引擎(注:该搜索引擎包括全球近14亿个网络,据说是目前功能最全也是最强大的网上搜索引擎。)分别检索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及全部网站,搜索结果如一览表。 从搜索结果来看,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四点看法。其一,精神教育研究已成为当代西方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据西方人关于精神教育的定义,即“它是一种旨在提升人的精神发展水平,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的教育”(注:John P.Miller,Education and the Soul:Toward A Spiritual Curriculum.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0,pp.8-9.),精神教育素来被认为是与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素质教育相渗透的概念。从搜索结果看,有关精神教育的网上论述几乎与道德教育相当,而价值教育、宗教教育、素质教育研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讲人的精神发展。实际上,倡导精神教育,既是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所关心的主题,又是解决当下社会危机的基本对策。其二,中文论精神教育的文章明显不足。从中文搜索结果来看,精神教育虽然多于价值教育,但明显低于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其三,传统的教育研究内容仍是网上文章的主流。为了研究此类内容,笔者尝试检索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性格教育、人格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教育、希望教育等,结果表明,这些传统的研究内容在网上仍占很大的比例,如生活教育、主体教育等,它甚至大大超过了今天人们关注的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其四,对教育实践的关注超过了对教育理论的关注。当代教育改革固然需要理论的支撑,但人们将视点更多地集中在改革教育实践模式上,故网上文章的重点仍是对学校教育实践的搜索,像第三类的“教育理论”、“教育价值”这些理论色彩较浓的研究文章数量明显低于前两类实践性很强的研究,人们探索教育的兴起聚焦于当代教育改革的实践层面。 国际互联网搜索结果一览表
*A搜索指在中国香港地区进行的搜索,B搜索指在中国内地进行的搜索。笔者的本意是想比较两地搜索有否明显的差别。从搜索的结果来看,两地搜索并无明显差别。 **中文网络含简体中文、繁体中文两类。 如果说,网上资料检索更多的是一种意向性的说明的话,那么,对文献资料的研究或许更能看出当代西方精神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态势。就笔者所阅读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当代西方人探讨人的精神发展和精神教育主要是沿着三条思路展开。 二 第一种思路是从“价值教育”这个理论范畴出发,在“教育中的价值”(Values in Education)和“价值中的教育”(Education in Values)两个维度上把握精神教育的内涵。在这种思路下,研究“精神教育”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1.莫伦(P.F.Mullen):《为了精神和道德发展的教育》(Education for Moral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1978); 2.库莱(Iris V.Cully):《为了精神发展的教育》(Education for Spiritual Growth,1984); 3.米勒(J.P.Miller):《全面的课程》(The Holistic Curriculum,1988); 4.贝克(Clive Beck):《更好的学校——一种价值展望》(Better Schools:A Values Perspective,1990); 5.麦克朗夫林(T.H.Mclaughlin)编:《价值、教育与责任感》(Values,Education and Responsibility,1995); 6.斯坦迪什(B.Standish):《后现代主义与全人教育》(Post-Modernism & the Education of the Whole Person,1995); 7.沃特森(Brenda Watson),阿什顿(Elizabeth Ashton):《教育假设与价值》(Education Assumptions And Values,1995); 8.休伯纳(D·Huebner):《教育与精神》,(Education and spirituality,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