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课堂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互动行为,师生互动行为是其中非常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有多种类型。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行为的规律,以便为提高师生课堂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有必要对丰富多彩的互动现象进行分类研究。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不少研究。 一、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本文仅介绍和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类型。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1] 教师中心式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目标是把社会文化价值与规范灌输在所有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的角色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想象的对象、上课时灌输的对象而存在。教师通常采用强制性的训导方法,伴以奖励和惩罚行为,协调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行为基本上是被动的,更多地采取顺应、被动合作等行为。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师生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 学生中心式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目标是充分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学生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主体身份与教师互动。教学过程主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行,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教学采取民主参与方式,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等环节上寻求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据此作出相应调整。对学生的管理强调正面引导,对他们所犯的过失采用规劝为主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师生之间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知识中心式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建立在强调系统知识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有效地传授和获得知识、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取得更高资格、将来从事理想工作而做准备为目标,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在师生课堂互动中,教师仍然享有一定的权威,这种权威源于他们的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资历,他们对学生的控制方式是以实惠性目标为诱惑,如取得好成绩、获得高学历文凭等。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师生关系是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结成的特殊伙伴关系。 2.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2]由于互动行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 教师命令式 教师常以命令控制行为与学生的顺从顺应行为进行互动,但是往往会与具有侵犯性的学生发生冲突。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学生能够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师生能够高效率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学生可能表现出消极情感,如紧张、敌意和侵犯等。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师生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 师生协商式 教师用较多的时间与课堂里的成员联系沟通,建立起班级成员之间(学生—学生、教师—学生)良好的互动模式,鼓励学生对教学目标和方法、对课堂行为规范的制定等发表个人意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以便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取得一致意见。教师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每个人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师生共同的课堂教学目标。在这种互动类型中,学生个性情感发展良好,如自信、主动、积极、友好、合作等。但教学效果,尤其是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如在教师命令式下显著。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师生之间是民主协商关系。 师生互不干涉式 课堂上教师根据事先的讲稿、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说明,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参与指导他们的学习行为,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学习与否与怎样学习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在这种互动形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情感两方面发展都不理想。学生缺少学习和生活经验,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如果教师放任不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摸索和彷徨中度过,造成学生既无学习成绩、又对课堂教学产生厌倦等消极情感。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师生之间是相互疏远的关系。 二、国内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提出的类型 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3] (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 师个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具有预期目的与明确对象的师个互动行为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这种类型较明确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或偏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策略。在目前我国小学课堂里,师个互动占全部师生互动时间的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