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改革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教学与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改革正以八十年代以来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基础,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展开。而其中,素质教育的实施正成为我国现阶段教学改革的第一主题。

      一、从教育的动态发展观看“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作为对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教育发展有着高度指导意义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是和我国传统的产生于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基础上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应试教育观相对的。在应试教育思想支配下而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是一种封闭教育,它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以文化知识的应试为目标,采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这样僵化的教学体制,并通过“应试升学”这一机制来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它以升学率论教育的成败。使学校、教师、学生都背上沉重的包袱,导致作为手段的考试异化为目的,升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办学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整个教育活动从内容到手段、形式等方面都受到极大限制而显得十分贫乏。

      近几年来,在日益汹涌的改革大潮的冲击下,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要使这一转轨能够顺利实现,就必须视教学改革为其基本途径。从当前的现象来看,自八十年代末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已逐步形成并趋于成熟,教育实践中的转变正刚刚开始,真正的冲撞和理想的教育模式的诞生可能在未来的数年内完成。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必将成为我国现阶段教学改革的第一主题。

      素质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各种认识也不尽相同,但人们一般都认识到了素质教育应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培养与教育,是集上述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和训练于一体的整体性教育。然而,这仍旧只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静态描述,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以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较的意义上看,素质教育的实质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

      对素质教育内涵所作的静态和动态双重意义上的把握,使我们不难看到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进行的教学改革的总的精髓之所在。简言之,就是要使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新体系能够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的较为全面的发展。在这里,主动学习是手段,它是指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在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的支配下展开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全面的发展是目标,它是指发展的相对完整性,包括学习主体各项身心潜能、尤其是心理能力的协调统一的发展,并体现个人的特殊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生动活泼则是发展的外显特征,具体表现为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一种自然的、令人愉悦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和意志的作用十分明显,智力活动成为学习主体的一种乐趣和享受。没有学生主动的学习,发展只能是机械的、僵化的;而倘若缺乏生动活泼的精神,发展则将永远无法进入较高的层次,一切开发培养和训练都可能成为学生的负担。

      事实上,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已经在朝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上努力,对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对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问题都作了积极有益的改革和探索,如赵宋光的综合构建教学实验、冯忠良的定向--结构教学实验以及上海市实验学校充分挖掘儿童的智慧潜力的实验等等,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从总的形势来看,八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的绝大多数仍是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进行的,且局部的、单项的改革和操作性的修修补补居多,局限性较大,尚未能构建出一种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新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教育中的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

      二、当前教学改革必须作出新的调整

      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人类活动,教学的发展总是在传统的变革的互动中进行的,其中观念的转变应为第一要义。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改革来说,日渐形成的素质教育观念将会使改革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构建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取得生动活泼的较全面的发展的教学体系的认识基础也变得更加牢靠。同时,新的持续的教学改革又将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宽道路,推动素质教育更快地从理论层次全面进入到教育实践过程的干预中去。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主题,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将会对教学的诸多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主要包括:

      (一)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面向结果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知识结论作为教学的直接意义,它是传统的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形式。面向过程的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等。从主动学习的角度看,面向过程会给学习主体带来一种更高价值。

      (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都不是被明确地描述成某种模式的学习,它们更多的是指学生在教师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向。对于学生来说,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前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后者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所必需的多种能力。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在教学活动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传授和学习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是相互统一的,但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发展并非是自发地齐头并进的。听其自然,往往会使它们其中的某一方面变得更加成熟,而另一方面则处于发展的落后状态。两者的真正统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作出专门的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