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际经济交易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所以国际收支基本上是贸易收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外贸易仍然是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占到国际收支的60%以上。国际收支问题在中国近代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主要组成部分(中英、中日和中美贸易)之一的中美贸易,曾经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中美贸易对近代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十分必要。 一、国际收支的理论说明 1.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在西方国家,国际收支的含义并不十分清楚,世界各国依照其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定义: (1)市场国际收支(The Market Balance of Payments)。 这是一个“事先”(ex—ante)概念,是关于外汇市场的一种模型,描述在既定汇率及假设汇率水平上的外汇供求。其主要是用来分析汇率变动对于外汇供求数量的影响,但不包括无外汇交易。 (2)会计国际收支(The Accounting Balance of Payments )。这是一个“事后”(ex—post)概念,是关于过去一年或几年内一国居民与别国居民之间全部实物、劳务和金融交易的复式薄记记录。 (3)规划国际收支(The Programme Balance of Payments)。这是一个事先概念。它表明未来一年或几年内根据国内投资和消费需要来规划国外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这种国际收支可供制订计划、进行预测和对外谈判使用。所以,这是一种为完成国家某种特殊规划而事先制订的国际收支计划。 由于我们研究的是中国国际收支史的有关问题,因此我们探讨的范围限于“会计国际收支”范畴。 2.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薄记的原理,运用价值计量,以简明的表格形式总括地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报告文件”(注:《国际金融大辞典》,1990年,第127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国际收支的一种常用形式,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它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一国经济实力以及对外经济联系状况”。 国际收支平衡表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说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有三大类,即“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每类又各有它的特定细目。 “经常项目”又称往来项目,指本国与外国交往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项目,在整个国际收支中占最大的比重。经常项目又分为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转移收支。其中贸易收支指由商品的进出口而引起的外汇资金的收入与支出,它不仅是经常项目,也是整个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项目,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中美贸易对近代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1.中美贸易收支与近代中国的国际收支 历来各国研究国际收支的学者大多认为,贸易收支是国际收支最重要的项目。从比重上看,近代中国商品进出口贸易约占中国国际收支总额的70%左右。所以,在近代中国国际收支中,贸易收支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项目。 要弄清中美贸易收支与中国国际收支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是因为,学者们关于中国国际收支的估计千差万别,相互差异较大。最早对中国国际收支量进行估计的人,“可能要算哲美森(G.Jamieson)”(注:陈争平《中国国际收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他首次对1888—1892 年的中国国际收支进行了估算;到了1904 年, 当时任中国海关税务司(统计科主任)的马士(H.B.Morse)制出了190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提供了有关中国国际收支的材料; 继马士之后, 任中国海关造册处税务司的湛马斯( J. L.Chalmers)和庆丕(P.H.King)对1905年至1913 年各年中国国际收支作了估计;此后,关于中国国际收支的估计中被认为“较有价值或有特殊贡献的”相继有:魏格尔对1864—1913年(50年合计),施( C.S.See)对1913年,孔士对1920—1923年,穆拉克夫(A.V.Marakueff)对1925年,雷麦对1928—1930年各年及1902—1913年(年均)、1914 —1930年(年均),肖梁林对1903—1936 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所做的估计(注:陈争平《中国国际收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上述学者对国际收支的估计大多集中在1903—1913年和1920—1930年这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1903年以前的国际收支只是被一些跨度很大的估计所笼括,给后人的相关研究增添了不少困难。所幸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陈争平先生通过潜心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较系统地重新估算和描述了1894—1936年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并编制了平衡表,这为我们研究贸易收支与中国国际收支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将以陈争平先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为基础,探讨中美贸易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